沪江

阿勒?原来在这件事上中日不一样!

沪江日语 2016-03-16 06:30

声明:本文为沪江日语编辑团队联合的原创产物,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彼此文化互相影响。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访日本,真实接触到这个被妖魔化已久的国家,有了机会切实感受到两国的文化差异

说起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可谓千头万绪,这里沪江日语的编辑们先来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么几个话题

语言的力量:PART 1喜欢说“对不起”的日本人和喜欢说“谢谢”的中国人,PART 2日本人说出口的礼仪;

规则面前,“灵活”的中国人和“死板”的日本人
迷妹从演唱会洞晓差距
吃货从美食看穿事物本质
而你从垃圾桶就能识见两国不同

喜欢说“对不起”的日本人和喜欢说“谢谢”的中国人

沪江日语编辑 莫斯利安

“すみません”、“ごめんなさい”、“申し訳ない”… 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些词句经常会被日本人挂在嘴边。除此之外,同样一件事情在我们眼中是值得感谢的,而在日本人眼里或许就是需要说“对不起”的。

举个例子,有次在日本坐电梯,碰巧关门的时候看到还有人要进来,顺手就帮忙顶着门,之后对方对我说:“すみません|对不住了”;在中国面对相同情况时,对方说的则是“谢谢”。

道歉还是感谢,仅从短短几个字里所潜藏的中日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令人深思。

日本根深蒂固的「すみませんの世界。」

“すみません”由“すむ”衍生而来,虽然写作“済む”,却也有着“澄む|心情畅快”之意,所以“すみません”除了有「不好意思」、「对不起」等道歉之意,也表示说这句话的人“不说(对不起),心里就不畅快”

而日本人一直将道歉挂在嘴边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从小接受“不能给别人添麻烦”的教育,潜意识认为“给别人添麻烦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所以即便同时出现“感谢”和“不好意思”的感受,后者分量无疑压过前者,比起“ありがとう”,“すみません”会更快一步说出口。

不过近年来,日本人也注意到了自身特别喜欢道歉的“毛病”。会在杂志,网上经常看到「すみませんよりありがとう|比起道歉,还是说谢谢吧等不少类似的文章,鼓励日本公民做出改变。

不过只怪概念太过根深蒂固,现实的日本社会依旧是↓

「すみませんの世界」。

日本人说出口的礼仪

沪江日语编辑 椰子

实际去日本生活后,经常诧异他们使用的日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次去女生寝室的浴室洗澡,进门时大家会说一声「失礼します|失礼了,我进来了」,出去时会说「お先に失礼します|我先出去了」。给浴池加水时也能听见一声「お湯入りまーーす|加热水了」,过一阵子又传来一句「お湯止めまーーす|关热水了」。当然不是大声吆喝,是用普通或稍小一些的音量。

当时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事情要一一确认?”如果在国内浴室说一声“我进来了”反而会吓到别人吧。

在其它方面也一样,吃饭前要说「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了」,饭后要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我吃饱了」,当然在食堂里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说;坐车时司机会说「発車いたします|发车了」;出门或者离席会说一声「いってきます|我去去就回」,回来时会说「ただいま|我回来了」。

“提前告知自己的行为”或者“把自己的行为说出口”这一点很有意思,也许是为了给对方一个心理准备,或者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这样对所有的事情都有一种“有始有终”的仪式感。日本人本身也非常相信“言霊”(语言隐藏的巨大力量),就好像动漫里的主角都会大吼一声招数的名字再出手一样

比如:螺旋丸!

规则面前,“灵活”的中国人和“死板”的日本人

沪江日语编辑 要啊要

冬季日剧《直美与加奈子》中,高畑淳子塑造了虽显俗气市侩,遇事却精明决断,有生活智慧的中国大妈形象。她开导直美不应拘泥于小事,凡事应该因势利导,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这里的「小さなこと|小事」很是值得玩味。之前看过别人的一种见解,大意是“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日两国,前者更信奉‘人性本善’,则只要心存善念,行为规范上可不必过于苛责。后者更信奉‘人性本恶’,那就必须用详尽的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压制其恶。”时代发展至今,社会有了很大变化,但我们多少都体会到,两国虽同为法治国家,但中国仍存在挥之不去的人治的影子。姑且不论规则是否健全,是否人人知晓,即使规则存在,人们也总心存侥幸,认为“无伤大雅”的情况下,优先利益,破坏一下规则也没什么问题。

这样的不同造就了“灵活”的中国人和“死板”的日本人,而前者总被指责失了教养,后者则从细节入手创造了不少奇迹。而我相信这种“灵活”和“死板”并非两个极端,是可以找到平衡点,兼备二者,成就更好的自己的。

迷妹从演唱会洞晓差距

沪江日语编辑 二仔

相信很多跟我一样饭爱豆的人,对コンサート|演唱会一定有着迷之执着。而国内的演唱会其实和日本的大不一样。我不针对演唱会本身的内容做话题,主要说一些“附加”成分。下面简单做几个对比,易于理解(以下结论仅针对大部分情况而且是我的个人感受,不喜勿看):

1.参与方式

国内:哪个渠道都可能出消息源头不好确认→代售网站买票(看价格选座位)→收票→看con。
日本:官方出消息→Fan Club应募参与抽票→得知抽选结果→完成后续付费(所有座位统一价格)→收票→(一般售票)→看con。

从流程可以看到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Fan Club的运作。我们国内的粉丝对于FC的认知大部分是演唱会现场各种喊口号、拉横幅扛大旗、平时网上刷得最厉害的“XXX后援会”这样的印象。大多的FC是由粉丝自发组织运转,有经验的后援团甚至可以直接与艺人公司接头,成为官方“认证”的组织。而在日本,FC是由事务所专设由工作人员负责打理的,是项正式的工作,是一套非常有讲究的运营机制。各FC采用的“治理”方式不尽相同,但准则一定是代表了官方的权威性,对粉丝统一进行管理,且FC的会员优先级一定高于一般路人粉。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保证了「事务所-爱豆-粉丝」链条的完整性,增强了粉丝黏着度,多死忠,且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还有一点大不同的就是演唱会的票价。在日本,无论你坐哪儿都一个价格(8000~10000日元上下)。在国内“谁有钱谁是爸爸”的环境下,很多粉丝为了看一场演唱会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而且可能由于粉丝间心态不平衡的情况引发更大的矛盾。日本均价售票的方式,保证了一定的公平性,控制特殊粉丝存在的可能。无论你是谁都有机会近距离看到自己的爱豆,坐什么位置听天由命一切随机(这里不讨论转票和黄牛的情况)。

确实对比国内而言,在日本看con的流程多,门槛也高(对海外饭来说更是麻烦),但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关键点是“参与感”。从发布消息的那一天到con结束,整个过程你都是不间歇地参与在其中的,你会不断地去关注跟这场con相关的消息,体会这个“又纠结又兴奋”的过程,会格外珍惜和铭记这种“来之不易”。

2.拍?不拍!

国内:随便拍,就算主办方说了不让拍我也要拍你管我,粉丝流出来的图比摄像师的还高清…谁去看一场con朋友圈也跟着看个全场…
日本:严禁拍摄。盗摄有,但被抓到就直接狗带,甚至会影响到所有人。

关于盗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偷拍问题,想必大家都有很深的感触,国内的演唱会朋友圈反正我是“被直播”过N次……日本其实也有盗摄的现象,早年我们也看过不少密录。关于这个大难题,日本人也是逐步摸索再改善的。像明文(包括开场前的广播须知)禁止拍摄、入场检查、现场工作人员巡视等都是一般策略,制止不住的话他们还有绝杀:①前面说到FC抽票,对官方就派上用场了。你偷拍就直接取消你的会员资格以后都别来了(怎么知道?票上印着你的大名和会员番号,入会的时候填写的是你的真实信息)。②日本的con通常会发售DVD,那么如果被发现有盗摄的视频流出,厉害的事务所直接决定不发碟,你们都别看了。想想那些去不了现场的粉丝就盼着看个碟、去了现场的还想回味的心情……

当你掏出设备的那一刻,旁边人的低气压和白眼、你放档之后以为自己要当大大,结果分分钟被全员撕烂的壮景……还拍吗?(有人说我只是想帮我的爱豆宣传一下呀!你晒个票不就行了。)

去看con就全身心地投入、感受,毕竟你的爱豆那么卖命地演出,都跟你呼吸同一片空气了你还隔着屏幕看是不是有毛病?养成好的意识和习惯,尊重歌手、制作团队,不影响其他人,何乐而不为?

3.现场效果

国内:较单一
日本:多元化

这一点其实很难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而且每个人对于演唱会质量评价的标准不一。就说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点,我自己最最最有感触的就是舞美灯光。

日本的舞美团队在制作舞台效果时一般会考虑各个方位的观众视角,甚至根据位置制作出特有的视觉效果。比如俯视和全局特效的时候我们坐在上方的观众就可以嘚瑟了。

其次,镭射扫得那叫一个酸爽而且绝对不会闪瞎(我觉得这个好神奇),并且会根据每首歌的氛围和风格切换不同的配色、速度、节奏和角度,效果都不带重样的,也是很大的看点(我不好好看爱豆居然在研究灯光orz 但是真的很好看嘛...嘤)。

还有一点就是舞台装置的多样和表演位置的变化。爱豆会从你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散落在各处旋转跳跃(有的还会飞),尽可能地满足了每个角落的观众。所以一般来说,总有某个part你能近距离看清楚他们的脸。……而我在国内看的演唱会,大部分还是将亮点集中在舞台中央,更别说爱豆来我跟前了,坐看台的话是很寂寞的(泣)。

4.服务

国内:基础服务
日本:全套服务

基础服务指场馆内外配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引导和答疑。那么全套服务就是在此基础上更注重细节更加完善。具体有哪些呢?我就说下我看到的:

①从出地铁站开始就有指示牌,在场馆外会有详细的行程说明(开场、结束时间啊什么的)。场馆上方会给爱豆贴个横幅表示场子今天被他承包了(有的还会设置专区展示@ 东京巨蛋,效果酷炫),粉丝可以去拍照纪念,也顺便可以给路人说明一下聚集这么多人是在干嘛。

②非常多的staff举牌子引导,告诉你从哪个口进场馆(这个国内的基本也都有),拿着大喇叭跟你说往哪边走去买周边,你从哪里开始排队等。

③周边贩卖。专门设立的周边贩售摊位(不能拍),在棚上方有周边展示图+价格,自己看好要买什么,排队,到你了直接说要什么就行了,一个窗口一般是2~3个人接待。周边除了有给你舔舔舔的东西之外,还会包含现场应援所需的物品(比如扇子、手灯)←你爱豆舞台效果需要你配合,这场con是你们共同完成的w~ 。国内的情况,一般不会有官方周边贩售,也有卖的,多为荧光棒之类的应援物(人家想要定制的呀定制的!)还有不少粉丝自己准备或者是由自发的组织统一制作现场发放,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对舞台整体的效果会有点影响。

④进场之后,每个区域会有staff引导,反正不会找不到位置就是了(不会日语你给他们看票就行)。

⑤重点!演唱会结束,staff在门口进行统一指挥,坐地铁的您往左边走、做电车的您往右边走……坐XX线的是这边,坐XX线的是那边……散场非常有序。对于一个在国内看演唱会出来每次都被人潮挤成傻逼的路痴来说,全方位感动cry。

我只说自己切实看到和感受到的。当然目的绝对不是贬低国内的演唱会水准,而是希望国内能够做得更完善。我们的娱乐产业还有许多可以优化的空间,好的地方要学习。无论是谁都想更全面地感受LIVE的魅力,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吧。

我会一直去日本看演唱会,而且我也希望国内的也能这么好看。

吃货从美食看穿事物本质

沪江日语编辑 噜噜

说起日本料理,大家的印象应该是这样的:

关键词:生食、量少、精致。

现在即使不出国门也可以吃到相对正宗的日本料理,但中日的饮食差异中有一点容易被人忽视:一人份vs多人份

看完上面三幅图,如果不太了解日本文化的可能会发出惊叹:怎么这么多碗?

是的,从米饭、到凉菜、到热菜到汤、甚至是酱油调味料,都非常整齐地被分成了一个个小碗,这些恰是一个人的分量,这在日本家庭中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这其实和日本固有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节省食材
日本并不是一个物资丰盈的国家,平均分装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食物,不浪费。而且据说,分开装盘也能够很好地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

●营养均衡
虽然一人份的食材量不大,但种类繁多,荤素搭配,饭汤同食,营养均衡。

●保持卫生
将食物分开装盘,可以有效避免细菌的传染,让入口的食物更加卫生和健康。

●教育孩子
“自己分内的食物就要好好地吃完。”这是日本人经常教育孩子的话。养成不浪费食物的习惯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当然日本人吃火锅的时候,也不会介意这些。顺势来看>>日本人说:我无法接受大锅饭的理由

然而说到美食,那还是我大天朝好。人多,热闹,吃嘛嘛香!放图,我怕你把持不住。

从垃圾桶识见两国不同

沪江日语编辑 超仔

走在日本的街头,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相较中国,是很难找得到垃圾桶的。这对于首次去日本的国人来说,会是件麻烦事。但我们也会讶异地发现少有垃圾桶的日本大街,却意外地干净。

日本人不在街头设置垃圾桶的主要原因是想引导国民把垃圾带回家。这是基于日本领先于全球的垃圾分类体系,如果在街头大规模设置垃圾桶,就会与这一体系背道而驰。而且日本的垃圾分类之细,令人瞠目结舌,可以戳>>垃圾分类专题了解一下。另外,日本垃圾车在每周不同的日子有专门回收的品类,比如今天是可燃物,明天是厨房垃圾......

另一方面,日本在1995年发生了地铁沙林事件,恐怖分子把爆炸物放置在垃圾桶里。日本在公共场所不多设置垃圾桶也是为了规避这一威胁。

而实在是需要扔垃圾的情况,一般可以在日本的便利店门口找到垃圾桶,其有代替街头垃圾桶的作用,并且店员会随时清理。

当然,大部分的日本人出门会自带袋子来装垃圾,打包回家。如果没有极高的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这些都会成为天方夜谭。以立法为基础,道德宣传为辅佐的日本政府环保仗可以说打得极为成功且漂亮。

而我国在环保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更多茶话会系列文章>>在这里

声明:本文为沪江日语编辑团队联合的原创产物,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