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日语听力答题时会遇到那些困难

伊伊 2024-06-10 15:17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听力想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拦路虎,那么日语听力答题时会遇到那些困难呢?下面就来一起学习下吧!

一、日语听力答题时会遇到那些困难

(1)不能准确感知音节、音拍,难以“听音会意”

要学会听,首先要学会听音、辨音。在前面的日语语音知识学习策略中已经介绍了日语语音的构成特点。例如,由于汉语中没有长音和短音的区别,对日语长短音的听解就成为日语听解的困难之一。由于音长和音拍等的不同导致语意的差异。因此,准确感知语音是正确理解所听话语内容的一个关键。而通常听力学习所说的听力不是指听音、辨音能力,而是指听音会意能力或听觉能力。培养听音、辨音能力主要是语音学习的任务。对听力学习来说,它只是伴随性的任务。“听音会意”则是将语音与词汇及语法形式迅速建立起联系,从而感知、辨别和理解词句的意义。

(2)不能快速准确存储信息

在运用母语会话时,即使听到很长的内容我们也能够概括地复述出大意,这是因为在听取会话时短时记忆发挥了作用。而用外语交际时,由于对听到的词汇、语法现象或语言交际情境的陌生,或对使用日语进行交际活动本身的不习惯而导致记忆能力低下,不能迅速准确地记住所听到的内容,出现听了后句忘了前句的情况,不能在所听到的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每一个句子都成为孤立的语言符号,严重影响听解效果。

(3)不能长时间听解当专注于听解

一个话题时,有时对于很熟悉的内容也会因为短时间的大脑运行停滞而产生听解空白,这是由于过度紧张而产生听解疲劳造成的,这就需要通过训练,逐步适应用日语听解的思维方式。

(4)思维方式的调整困难

因为日语与汉语的语序不同,在听解时需要将思维调整到日语表达方式,这种思维的调整是听话人的隐性行为,由于思维习惯的调整是逐步形成的,开始时是汉语表达方式与日语表达方式的交替,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步过渡到完全的日语表达方式。

(5)不能准确取舍所听内容的主旨

听解的目标之一是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对所听内容进行归纳、判断和推理,这一思维活动的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话题中心。在用外语思考时会带来智力低下的问题,前面已经讲述过,这种智力低下表现在听解方面就是对于简单的逻辑性内容的推理、判断力降低,无法预测话题的发展趋势,不能迅速调整思路,跟不上说话人的思维变换,不能抓住话题主旨,不能及时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无法使自己真正融人话题中。

(6)不能适应各种语速的发音

由于每个人的发音习惯和语速不同,跟不上不同说话人的语音和语速成了听解的主要困难。

二、常见的集中听力陷阱

时间类:听清楚提问问的是什么时刻的事情,不要答非所问。主要分辨好现在是什么,未来又是什么,过去又是什么。

动作类:通常分成男人和女人将做什么,要看清楚提问问的是谁。

推测类:不会直接说出答案,你要学会猜想,这种题比较易错,对单词的要求挺高。例如2011年考了一题,“能看的,要全身的”答案中只有镜子,而且是等身大镜子才符合要求。

原因类:这类题没什么特殊技巧,3个答案都会多次出现混淆视听,属于考水平的。

直接类:主要听说话者说一段自言自语,通常是介绍某地某物某人的材料,看着题目,听出它的主要意思就可以了,直接就出现答案。

先后类:通常和上文的时间类、动作类联合考察,还是那句,看清题目,听清材料。

语气类:考察日本人的暧昧、体贴对方的说话语气,材料无直接答案,通常就是那种客气话,你要辨别出说话者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特别提醒: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日语方面知识,或者想要深入学习日语的,可以扫以下二维码,定制沪江网校精品课程,高效实用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专属督导全程伴学

听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当然,平时的积累需要洞悉高考日语出题者的出题思路,出题者出题一般会绕个弯,装个陷阱,难度总体上还是比较简单的,听力材料的朗读速度很慢,一字一词都能听清。

相关热点: 日文输入法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