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送别袁隆平!宠妻、秀英语,他是永远的“90后”,外媒集体刷屏

沪江英语 2021-05-24 08:00
本文支持点词翻译 Powered by 沪江小D
2021年5月22日,14亿中华儿女都无法忘记的日子。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举国皆哀!伤痛万分!“国士无双”响彻神州大地。
 
当灵车缓缓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下车辆鸣笛,人们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今天(5月24日)上午10:00,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民众冒雨排起长队,一起送送袁老最后一程。

 

沪江英语精品好课,从基础入门到翻译,商务,catti,留学,口语, 免费领课 戳>>>>>> 

袁老去世的消息也在全世界刷屏。美联社、日本经济新闻等均报道了此消息。

 

 

时间回到90多年前的9月7日,位于北京市王府井的协和医院产房里,一位名叫华静的年轻妈妈生下了一名男婴。

 

为他接生的妇产科大夫,是林巧稚。就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女士。

 

华静和丈夫袁兴烈很开心,商量着给孩子起名字。在名字没有想好之前,就在出生登记材料上写下了“袁小孩”三个字。

 

这位叫“袁小孩”的男婴后来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叫“袁隆平”!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身为英语教师的妈妈,从来没有放弃过孩子的教育,始终用英语启蒙他、坚定地支持他。
 
Mr. Yuan often cited the example set by his mother.

袁老经常以自己的母亲为榜样。

 
“She was an educated woman at a time when they were uncommon,” he said in a memoir published in 2010. “From early on I came under her uplifting influence.”
在2010年出版的回忆录中,袁隆平先生说到:“她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女性,在那个时代是很少见的。”“我自幼就深受母亲的鼓舞。”

 
 
袁隆平曾说,大家都说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其实,这粒种子是妈妈给他种下的。
 
生前,袁老曾写下过一首歌词《我有一个梦》。“我有着一个梦,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妈妈我陪您说说话,这种子是您亲手种下,在我心里发芽……”
 

袁老还给妈妈写过一封信《妈妈,稻子熟了》,字里行间,说不尽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没能多陪伴母亲,是他永远的后悔与遗憾。

 

如今,当我们再读这份旧信,忍不住泪流满面,可爱的袁爷爷,要去和妈妈团聚了。

 

 

“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袁隆平从小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报国。

 

最终,他选择了农业报国。1949年,他报考了西南农学院。此后终其一生,袁老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结成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

 

“As I grew older, the desire became stronger, and agronomy became my life’s vocation,” he wrote in his memoir.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渴望变得更强烈,农学也成了我一生的职业,”
 
After graduating in 1953, Mr. Yuan took a job as a teacher at an agricultural college in Hunan Province, keeping up his interest in crop genetics. 
1953年,袁隆平毕业之后,在湖南省一所农校当老师,并一直保持着对作物遗传学的兴趣。

 

 

他亲身经历了1960年的全国大饥荒,看着被饥饿、死亡和伤痛笼罩的村庄,袁隆平暗下决心:要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

 
“Famished, you would eat whatever there was to eat, even grass roots and tree bark,” Mr. Yuan recalled in his memoir. 

袁隆平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饥肠辘辘,有什么吃什么,哪怕是草根和树皮。 ”

 
“At that time I became even more determin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so that ordinary people would not starve.”

“当时我更加坚定地要解决如何增加粮食产量,使普通人不至于挨饿的问题。”

 
 
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袁隆平记忆里最深刻的细节之一,是背着足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辗转研究,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
 
袁隆平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By 1978, Mr. Yuan had already overseen the start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hybrid rice in Hunan Province, in China’s southwest. 
1978年,袁老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湖南省监督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生产。
 
He ended up doing most of his research there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此后,他用尽自己的余生在那里完成了大部分的研究工作。
 

 
 

袁隆平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上世纪的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

 

当记者问他,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时,袁老连答两次“不可能了,不可能了”,然后长舒了口气。

 

袁老曾说,他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真的做到了!不仅让中国人民端牢了手中的饭碗,还努力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的问题。

 

 
After his discoveries in the early 1970s, Mr. Yuan became a strong advocate for sharing his breakthroughs internationally, instead of using them to achieve Chinese dominance in rice production.
20世纪70年代初,在培育出杂交水稻之后,袁隆平坚持主张在国际上分享自己的这项重大突破,而不是利用该技术来实现中国在水稻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He took the initiative in donating crucial rice strains in 1980 to 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which later used them to develop hybrid varieties that could also grow in tropical countries. 
1980年,他主动向国际水稻研究所捐赠了关键的水稻品种,后来通过利用这些品种,研究所发明出了可以在热带地区国家生长的杂交水稻品种。
 
Mr. Yuan and his team taught farmers in India, Madagascar, Liberia and elsewhere to grow hybrid rice.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在印度、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和其他地方教当地农民种植杂交水稻。

 

 

袁老的一生最终定格在5月22日13点零7分。有网友说,这是老爷子等全国人民吃饱了饭才安心走了,多少人瞬间泪崩!

 

中国有袁隆平,何等幸运,我们能和袁老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何等幸运!

 

 

 

伟大的科学家很多,但我们爱戴袁隆平,是有原因的。一遍遍翻看他以前的采访视频,这个老爷爷真的无敌可爱啊!

 

他不仅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印在教科书上的科学家,他更是一个乐观、幽默、勤劳、可爱的“90后梗王”。

 

 

 
“90后梗王”这个称呼起源于2019年的央视采访,当时袁隆平虚岁90。谈起带学生时,老爷子是这样的:脑瓜疼,动作些许狂躁。
 
 
而在提到上班不打卡的时候,脸上的自由散漫像极了我周五准备下班的样子:

 

 
在后期央视采访中,对年轻人说出的新年寄语居然是,要注意身体。更提到自己是游泳高手,一脸骄傲的样子简直不要太可爱。
 
 
除了游泳之外,袁老还喜欢拉小提琴。曾经斥“巨资”,用27元给自己买了一把小提琴。
 
 
每到结婚纪念日,他总给妻子买点“blingbling”的首饰,气氛到了,他就拿出小提琴,夫人弹钢琴,二人琴瑟和鸣,简直是绝顶浪漫。

他还养了一只小猫咪,叫作袁花花。花花经常陪着袁老听汇报。被网友称作“世界上最不缺吃”的小猫咪...

 

 

我们都知道,袁老的英语也非常好,在接受采访时,经常冒出些英语词汇,用来“调节气氛”。
 
在被记者问道觉得自己帅不帅时,会非常傲娇地来一句:我啊?handsome(帅) !
 

 
他不喜欢英语中问年龄用old这个词,所以每当别人问他年龄时,他回答:“I'm ninety years young。”
 

 

当记者问对年轻人有什么寄望,袁老调皮地说:“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去年9月,袁隆平曾录制视频寄语青少年,用8个字谈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所谓灵感就是思想火花,机会宠爱有心人,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

 

 

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不会生老病死。那个记忆里,幽默可爱的袁爷爷,如今身披国旗,安然而眠。
 
然而,令人气愤的是,有些人,一边吃着他的米饭,一边在他逝世后肆意诋毁他。
 
而事实上,袁老被骂,不是第一次了。此前,就有人在网络上造谣他湖南首富,月入1亿。还有一次,袁老只是摸了一下奔驰敞篷车,竟被攻击为生活奢靡!

 

 

实际上,袁隆平每月工资6000多,加上一些奖励补贴等等一年收入大概30多万,不及明星收入的零头。
 
他住在普通的房子里,穿着15元一件的衬衫,100元左右的皮鞋,戴300多元的手表。拿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也全投到了研究上。
 
 

公道自在人心。对于这些诋毁袁老的跳梁小丑,警方已经出手了!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惩。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老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

 
如今,袁老去了天堂,但他仍以某种形式与我们共存。浩瀚银河中,有一颗名为“袁隆平星”的小行星8117,仍然在围绕太阳公转。
 
袁老,这一生,您辛苦了。放心吧,我们以后会乖乖吃饭的。谢谢爷爷,爷爷再见!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