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2013年考古专业实习日记(21-25篇)

2015-11-30 11:00

2010级考古专业实习日记(之二十一,5月15日)——无论阴雨晴天
2013年5月15日 雨
窗外淅沥沥下着细雨,坐在室内“掐指一算”,来到磐安已有20天了。已经没有了初来的惶恐与郁结,能够平静地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并乐在其中了。
实习是让我错过了一些东西,但是我已能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了。因为相信着,命运让人错过一些东西,是为了给予更好地其他。实习让我开始了另一种生活节奏:早上,按时去工地,沉迷于我5×5的探方,推土,挖土,清理遗迹;趁着间歇与休息时间,则一如在校般读书,背单词,写日记。这种生活节奏在过了不到一周后,就让我内心彻底平静了下来,远离各种喧哗,与来自未来的各种诱惑。我仿若新生,重新审视整个自我,即使是实习期间,依然坚持着背单词,写日记的习惯。
人生中有许多东西是应该坚持的,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习惯于蜷缩在5×5的探方内,仰视甘肃这空旷的天际。遗址不远处的一座电厂,一支烟囱孤零零伸入天空,展示着工业文明的力量与雄壮。也时时看向工地上的民工,有七十多岁的大爷,佝偻着身子用铁锨铲土;有十八岁却看起来不到十五岁的少年费力地推着小车倒土。看着他们,滋味难言,是不忍?是同情,亦或是恐惧?只得叹一声,这就是活着吧!
说起来可笑,我就这样缩在探方里,头倚着探方壁,坐在土堆上,感受思考着另一种人生。此生有此经历,足矣。
最后,抄来一首小诗,用以自勉:
你必须心怀久远,唯此方能笑面各种惨淡;
你必须从容不迫,纵使身临绝壁峭崖;
你必须举重若轻,泰山崩前面色不变;
朝着心中的希望努力生长,微笑,
无论阴雨晴天。

2010级考古专业实习日记(之二十二,5月16日)——
2013年5月16日 小雨
时间在娱乐、学习中流过,不经意间,来到磐安考古实习已有二十多天了。大家已没有初来乍到的新奇与不习惯,这大概是所谓的“权变理论”在人的异域适应性的体现吧!伴随着一切进入正轨,生活骤然掀开了异样的一页:晴天上工;阴雨天休息,稍作调整,准备晴天的到来。
甘谷县有“中华第一县”的美誉,但它只是中国内陆一个相对较为干燥的小县城。这里的正常降雨量很少,听工地上的大叔、阿姨们说,自去年九月到上月中旬之间,降雨少得可怜。然而从上月下旬至今短短二十多天里,降水天数直追两位数。不只是我们的到来为甘谷磐安带来了甘霖,还是我们与民工的配合“感动了上苍”,降福祉于这片土地。
早上起来,嗅着雨后清新的气息,心怀舒畅。不一会儿又有淅淅沥沥的细雨宛如珠帘飘然而下。“又是一个不上工的节奏哇!”有同学喊道。的确上工比较累,下雨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我们完成各自事务,还让划分地层变得更加容易。
对一些人来说,下雨便是娱乐放松的时刻:各色电影、游戏使他们放松而欢乐。另一些人则不会放松,他们利用者上天赐予的时间来做好考研的准备工作。总而言之,尽管做着不同的事,娱乐的人并没有玩物丧志,学习的人也不会变成书呆子。
实习的生活时精彩的,也是短暂的。在这里,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经历的师生们互相切磋,为我们提供了改善自我心智和团体学习的机会,望珍惜!

2010级考古专业实习日记(之二十三,5月17日)——
2013年5月17日 雨
由于天气的原因,今天已经是停工以来的第四天了,一些同学在宿舍都窝不住了,嚷嚷着要上工,我终于明白忙人为什么都闲不下来了。
昨晚收到通知,今早九点有讲座,所以我偷了个懒,睡到八点半才起。快到九点的时候,同学们提着凳子。夹着笔和本子联络不觉地走进餐厅,投影仪已经准备好了,就等老师和同学就绪。不一会儿,几个同学抱着几箱子水果进来了,有梨、香蕉等,我们洗了几盘放在了桌子上,原来这是今天给我们作报告的田老师——秦都雍城考古队负责人——带给我们的慰问品。九点稍过,田老师、梁老师、段老师等几位老师依次步入餐厅,段老师给我们把田老师的工作经历作了简单介绍后,田老师便开始了他为我们精心准备的讲座,介绍了近年来秦都雍城考古的新进展。报考结束后,梁老师和段老师邀请田老师献“墨宝”。田老师走到桌前,提起毛笔,书写了“磐安大讲堂”、“传承望远,求真至善”等,梁老师将其悬挂在食堂作为牌匾。二十分钟后,我们齐聚餐厅开始用餐。
下午和晚上则是自由时间,有些同学积极备战考研,有些同学修改探方日记,还有同学打打羽毛球。当然,除了学习和运动,还有娱乐生活。
明天貌似是晴天。这里的天气很难预测,大概是因为这里四面环山的缘故。希望明天是个上工的好天气。

2010级考古专业实习日记(之二十四,5月18日)——蝶恋花
2013年5月18日 晴
邽冀西陲南陇月,天水渭川,未把归期决。骤雨骄阳疾风烈,少年豪情由不灭。
故国旧事今难却,毛坪陇间,欲有当年解。秽草黄石掩古穴,秦戎往昔安可绝?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地铸成一抹哀伤。来自遥远地方的一群或许安土重迁的人,抛弃了一切,来到西陲。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穿越千年的伤愁,又是一群人,却是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在错开的时光隧道为探寻古文明的隐秘,与他们不期而遇。
立于群山之际我只感叹在辽阔天地间是如此的渺小,王朝兴替,族群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亦是沧海一粟,区区数百年,不过一瞬。弹指红颜老,刹那芳华。不变的是历史,她从未消失,只是在风沙的遮盖下渐渐匿身于红尘之中。从水清月明的江南小镇到烟花易冷的六朝古都,再到黄云堆雪的塞上边城,曾思索继续走下去的缘由,才发现我不过是想去寻觅和追求。
对,为了追寻一个叫秦的古国的过去而出发。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单纯而美好的时光,我们在田垄上挥洒汗水,我们也在酒醉中恣意狂欢。我们在骄阳下,骤雨中,有歌声,有欢笑,也有泪水,有苦闷。灰与黑,黄与白,仿佛都不再有界限。一个个探方,好似水彩画格一般,我们手执“画笔”,去描绘一幅早已失传的早秦古卷,同时写下后青春的诗。构成的“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索。在这里尽管没有广厦雕楼,还可以天为盖地为庐,尽管没有寒霜冰雪,却也是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们虽未必相濡以沫,但亦不会就此相忘于江湖。因为青春,本来不过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2013年5月18日 晴
拿到日记的时候,我就想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从我们4月25号抵达这个工作站到今天我又一次拿到“轮换日记”,已经过去22天了,要不是考研以及各种各样非做不可的事情,我真想一直待在这里。当然,让我有如此强烈的留下来的想法,是因为身边有一群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是连续雨休4天之后的第一次上工,因为要迎接李水城,王辉先生和哈佛的师生等人,我们的依维柯今天不能载着大家去工地,于是一行人改步行上工,一路上都在担心被浇了四天的工地会变成什么样子,果然实际与想象未差多少,地面松软潮湿,在阳光的照耀下,还会腾起白色的水汽。只是隔梁上的韭菜长势完全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这一茬薅下来,给大家包顿饺子足够了。不过不大的工区里,众人动用各种工具薅韭菜的场面也是极逗趣的。
人的青春并不长,究竟以何种方式度过这短暂的青春,我也一直没有想明白。我有时会去憧憬一年后新生活的面貌,以期激励现在的自己。努力过后,必定有阳光。
 

相关热点: 实习报告
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