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1500字
2016-10-27 11:09
余华说《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的理由抱怨对方…… 主人公福贵少年时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开始渐次上演,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作者余华丝毫不犹疑,他铁青着脸让一个个的角色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他承受了父母、儿女、妻子、女婿、外孙,生命中所有亲人一一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最终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福贵从一个浪荡的公子到后来的一系列的变化,是由他的命运所决定的。福贵是强者中的强者,却又是弱者中的弱者。他被无常的命运颠来颠去,不由自主,但命运终究还是奈何不了他。这当中给人一种生命坚韧的顽强力量,他真可谓是“老不死”连同陪伴他的“老不死”的老牛,在天地狭小而又宽大的空间延顺着天数之命与自握之命。他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的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而已,它与万物一样并无意义,更无权其他。因为我们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我们并未真正的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我们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合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受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 福贵的命运,如此的惨烈,一个人在经受的如此多的打击,还可以活着,还可以如此的活着。在人没有了任何依靠了,他还可以活着。如果把福贵一生的遭遇搬到任何一个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身上,会怎样?我们无法想象。到底是什么支撑着福贵?是福贵对一切事物、对人生理解之后的那份超然让他继续活着。或许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那份超然,只是在经历了生命的一次次磨练之后,看穿了生与死的本质。他人生的多灾多难让他理解了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人生;让他懂得生与死并不是生命的极限而活着本身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人的一生应当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于是脑海中始终缠绕着余华的那句话: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们活在这世上是为了什么?有人认为是为了考名牌大学,有人认为是为谋得一官半职,有人认为是为了创造财福,有人认为是为了造福全人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生活的如此累,会感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因为我们背负着太多的身外之物,生命的本质是纯粹的,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终于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因为福贵和他的命运是一对朋友,一对相依为命的朋友。福贵的命运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得到的,因此这份感悟也并非每一个人都拥有,余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无法从生活实践中得来的生活真谛: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一位哲人说过,我思故我在。这话的另一面是,我活着才能有思想。所以,活着才能在疼痛后对疼痛的回味以及庆幸终于成了过去;幸福同样是过去后对幸福的感受。“死去原知万事空”。活着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活着才是对具体的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否则所有的富贵荣华、卑贱痛苦都是对旁人而言。 我十分地敬重在面临任何苦难与折磨都没能泯灭活着的意念的人,尤其是面对苦难与灾祸,身体躯壳可以遭到欺凌、声名可以受到贱踏,但生存意念不死,坚韧地活下去,以不死的精神藐视一切邪恶势力和非正义的东西。 我们应当视福贵老人这面凡人为生存之道的镜子。我们也应在苦难过后的回味中,高声吟唱:“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有了这份心境,就能直面人生的一切麻烦、苦难与疼痛,就能真真切切地体悟到“活着”的无限意义。
相关热点: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