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突破了传统文学观念的古典文学名著,小说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开了一幅广阔而生动的社会历史生活画卷,表达了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深刻的人生见解。我们可以从贾府的衰败中,真切的捕捉到传统社会文化秩序行将解体的征兆;从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中,具体的感受到日常生活的丰富内容,以及传统的家族文化,对感性生命的抑制;从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中,强烈的体验到爱的珍贵和永恒的缺憾;《红楼梦》展示了人生意义的多姿多彩及其内在的矛盾,中国文化的深厚和博大及其内在局限,以及文学的超越时空的力量。
主人公贾宝玉把他的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身上。他认为‘‘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物而已,’’又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骨肉,我见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在那个时代确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宝玉在这个封建贵族的家庭里被家长们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只有从来不像他讲那些混账话地林黛玉才是他唯一的知己。
他和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向往自由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鲜明的叛逆性质。
在小说中,代表封建势力的贾政想置宝玉于死地以绝将来之患,这一情节,把贾宝玉和贾政所代表的封建民主思想和封建统治思想的对抗**代的十分明确。中国从明代开始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了。我认为《红楼梦》的民主思想是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民主思想,这种思想是与封建思想对立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性的。宝玉遭了一顿毒打后非但没有屈服反而使叛逆性格更加坚定,他和黛玉之间的爱情也发展到了一个“心灵默契”的新阶段,但他们之间的爱情毕竟由于孤立无援,终于在封建势力的迫害下成了悲剧。也许贾宝玉和林黛玉不幸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不仅因为他们是恋爱上的叛逆者的恋爱,也是社会的悲剧。
而林黛玉因母亲早丧寄居贾府中,环境的龌龊势力,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傲,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揭露了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被人看作是“小心眼”,“刻薄”,他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力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他和宝玉恋爱过程中,由于封建环境的压力,宝钗,湘云的中途插入和他自己受了封建意思的束缚等等,就是他经常陷入苦闷的重围中。埋香冢,泣残红,唱出哀怨的《葬花词》以及常常在潇湘馆洒泪等,这都是这种心情的抒发,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共同不幸,同时也表现了贵族小姐自身的软弱,但她有高度的文学天才,清醒的哲学头脑,高尚的情操,真挚的热情,他鄙视封建文化的庸俗,她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她不谄上骄下,不贪图富贵,她用生命来争取她的思想,她斗争到最后一分钟,在她的头脑里我们看见了刘兰芝、李清照、朱淑真、杜丽娘等各种灵魂各种智慧或多或少的点点滴滴的交流。这一形象是长期封建社会妇女们才华与痛苦的总结。
在焚书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有使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而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形象是相对的,在薛宝钗的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她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为待选入宫而进京,她常以“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与周围人相处融洽,薛宝钗这个形象不仅更新鲜地反衬出宝黛的叛逆性格和她们的真挚爱情可贵,而且也具体、深刻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