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2000字
2016-10-05 10:09
“所谓经得起考验乃是指有形无形的许许多多批评与自我批评。‘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唯有引用书中的一句才能开题。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出色,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 和傅雷的相识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大三上学期有次漫无目的的转时无意中看到一本淡黄色封面的,印刷很简洁的《傅雷家书》,从前也只是模模糊糊从其他地方听到过这本书,从来没有看过,但今天的这次相遇确确实实改变了我。我马上就被里面的话语吸引,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充满爱的语言。慢慢的,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父亲在向他的孩子诉说着热爱,更多的是在一个人青年时代,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时候,作为一个亲密的朋友和父亲对孩子的教导。有时候在看‘家书’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我的爸爸妈妈,想到时间所有平凡而又伟大的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热爱和良苦用心,父母都是那样的相似。只是更多的父母不能向傅雷夫妇那样把心中的感情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有段时间我会随身携带这本书,当我心情郁闷时,,悲伤时,压抑自责时,都会随便翻开来读一读,几乎是无目的的乱翻,但每次里面的语言都会给我鼓舞,重新拾起勇气,热情地拥抱生活。从头至尾,一直记着他给儿子说的这样一句话:“做人第一,做艺术家第二,做音乐家第三,做钢琴家第四。由此见得,傅雷对其子的教育不仅仅是从他的艺术生涯着手,更是为他整个生命的价值而负责。从他的教育理念中,我说不出学到了什么,只觉得是一种感悟,对人生的感悟,对亲人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还是以他的一段话来总结:“‘责人太严,责己太宽’,不易学会明哲,体贴,容忍。世界上最有利的辩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 要来体会傅雷,是不可能离开他一生的时代背景而看的。他一生的时光恐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光,而作为一个心忧家国的知识分子,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对这样的时代闭口不言的,像大多数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一生的很多工作都是致力于唤醒国人的理智。他不仅知识丰富,而且在教育后代上,也堪称楷模。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不仅是写出来,说出来,还因为他们能身体力行。 从他的思想中,我明白了许多。觉得自己好渺小。小时候,受老一辈的影响,总觉得,佛教,就是小鬼呀,阎王呀,地狱呀之类的东西,很恐惧,很可怕,好像真的有老天爷看着你的一切,错了就要受罚。其实,傅雷给我的理解就是:真正的佛教教理并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狱;而是从理智上求觉悟,求超度;觉悟是悟人世的虚幻,超度是超脱痛苦与烦恼。尽管是出世思想,却不予人以热烈追求幸福的鼓动,或急于逃避地狱的恐怖;主要是劝导人求智慧。 他一生不失其赤子之心,虽最终受恶人迫害,但那终究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而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胜利。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是离不开妻子朱梅馥的,正是因为有了朱梅馥的支持和爱,才有了今日的傅雷。他们一生相守直到共赴黄泉,这也是人间的一曲绝唱。他对妻子的爱,让我对自己未来的终生伴侣更加明哲。古语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夫妇之间只有彻底谅解,全新包容,经常忍让并且感情真挚不渝,对生活有一致的看法,有共同的崇高理想予信念,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平安度过大大小小的风波,成为琴瑟和谐的终生伴侣。傅雷原来管教傅聪和傅敏特别严厉,有时甚至有 些不尽人情,常常也使朱操尽了心。不了解他们的人,是很难体会他们之间的相濡以沫的爱情。从他们身上的确能清楚的看到美丽,高贵。不需要涂脂抹粉,不需要故作姿态,单是朱梅馥站在那里,就已经足以美的令人惊叹,而傅雷一身单衣,就已知道怎样才是一个中国男人的伟岸身躯。 看完书好久了,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生命?终于有一天,在和朋友聊天时,突然就说出了一句:“生命是以面积为单位的。”的确,在同学们的诧异之下,我就是这样认为的。生命的面积,也就是生命的长度*宽度。他终年58岁,留给后代的,却是无价的精神宝库,鼓励着一代代青年人。所以生命不能单纯的算长度,要不我们整个社会关心的就只是某某人活了多少岁,这是多么大的笑话啊! 最后,我想引用他写给干女儿牛恩德的一段话作为这次短文的结尾:“。。。你对做人的大道理也已经知道的很多,你早知道人生难免波折,一切全赖坚强的意志,看准目的,锲而不舍地追下去,即使弯路多一些,迟早会实现你的理想。如今到了考验的关头,就看你实践如何了。不对艺术的忠诚,也不是青年期7年,8年的时间所能肯定得。人生变化还很多,你的遭遇也不知有几多波转折;我倒不担心你处逆境时的勇气,而是要看有朝一日你各方面都极顺利时候的表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觉得最难的倒是第一句”。 英雄已逝,他的精神却是越发的光彩,这是人们对他最好的纪念,这是他生命留给我们后代伟大的财富。
相关热点: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