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2016-08-28 08:47

外表美好的,其内心未必善良;外表丑陋的,其内心未必不美,未必不善。 品味雨果的这部《巴黎圣母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小说中女主人公波希米亚少女爱斯美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

作者有意将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小说最具特色的地方应该是对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卡西莫多两个人完全想相反的形象的刻画。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卡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美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美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致的美丑对比,给读者的视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使我们久久难以消除心中的情怀。我们对副教主的憎恨和厌恶,对卡西莫的同情和敬佩将久久地涤荡在我们的心中。

在阅读《巴黎圣母院》的时候,还可以注意到小说里面对于基层人物的刻画也是非常鲜明的。可以说,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市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乞丐等等。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尤其是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它必将对我们的社会持久地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在物欲横流的情况下,在众多追求物质利益的拜金主义面前,相信这部小说会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撼力,使他们认清何谓美何谓丑,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

因为外表美和内在美比较起来,我们需要更看重的内在的品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一味地追求外在的。

相关热点: 读后感
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