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納棺師」豆知识Q&A

知日部屋 2009-03-28 17:53

(1) 日本纳棺师起源于何时?是否本来是部落民的工作?

日本在江户时代(1603-1868),死尸的处理是由部落民负责,不过只是做运送的工夫,没有替死者洗身、更衣及化妆等现在「纳棺师」从事的工作。纳棺师的真正起源不详,一般多以札幌为起源地,其历史并不算长久,是战后才兴起的职业。「纳棺师」不是传统及世袭的职业,所以从事者与部落民没有直接的关系。

(2) 日本纳棺师是否被社会歧视的职业?

其实一般日人都不太认识「纳棺师」这职业,甚至不少连「纳棺师」这个名字也没听过(此词由札幌纳棺协会创造)。大部分日人的葬礼都不会专门聘用「纳棺师」,因为无论宗教上及习俗上都是可有可无的程序,纳棺多由葬仪屋的职员负责。日人多以「纳棺师」归纳为葬仪屋(殡仪业)一类的工种。因为要接触死尸,所以不是受尊敬的行业,但也没有像电影《おくりびと》般受尽世人歧视。该电影是多少过分强调「纳棺师」是「厌恶性行业」以达戏剧化效果。

(3) 如何成为「纳棺师」?要有学历要求及资格证明吗?

从电影《おくりびと》也可见,「纳棺师」并设有一定学历要求及资格证明。片中是边做边学,但现实上有意充实「纳棺师」的人多在纳棺协会(1969成立,总部在札幌,在仙台、东京、神户、宮崎等地都有支部)选读约3-6个月的课程才入行。现在日本全国的「纳棺师」只有150人,所以是人手不足的行业。

(4) 电影《おくりびと》的灵感及对业界的认识来自何处?

有两大来源。第一是由「纳棺师」青木新门写的《纳棺夫日记》,内有介绍「纳棺师」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第二是札幌纳棺协会提供「纳棺师」处理死尸的具体程序。

(5) 电影《おくりびと》是否令日人对「纳棺师」令眼相看?

这是十分明显的,申请报读「纳棺师」课程激增三倍,其中大部分的年青人。社会上对「纳棺师」的歧视也大大减少。

相关热点: 日语口语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