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度教育出版趋势评点

2008-01-09 11:56
本文支持点词翻译 Powered by 沪江小D

岁尾年初正是盘点佳时。此前本报已经邀请一些教育类期刊的社长总编就各自领域在2007年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也曾经对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投标在最近一两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专题报道。此次的盘点之旅则选择了在2007年颇为热门的高校英语教材、教师教育用书、对外汉语教学产品这样三个出版领域。相关业者在回顾各领域一年亮点的同时,也对其在2008年的发展做了展望。

高校英语教材出版虽然格局稳定,但受政策环境的影响很大。为满足新教学要求的需要,各家社在2007年都有新产品推出,而数字技术的运用、选修课教材的开发是2007年的重头戏。此外,随着高职教育持续“高热”,各家出版社也针对这种教育形态开发了公共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教材。

对外汉语教学产品的出版直接对应国际上“汉语热”的升温,其在2007年的表现也很出众:大量非对外汉语专业社涌入,并凭借各自优势开发各有特色的产品;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也催生了一些图书产品新门类,如BCT考试用书、AP中文教材等等;图书出版在量的扩张的同时,在产品特色甚至品牌上也有了一定的建树。

教师教育用书在2007年总体呈现出平缓的发展状态,但仍被认为是较具挖掘潜力的板块,而且一些细化趋向也表明其发展渐趋成熟并仍具推进的动力,如该类图书真正越来越切合一线读者的需求,理论和案例的处理方式更加科学和理性,专业化运作更加明晰。

高校英语教育新变引发教材出版革新

2007年的高校英语教材出版市场波澜不兴,除了老牌的大英教材专业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之外,几年前因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而跻身其中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也已凭借各自优势占据市场。继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颁布之后,2007年7月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终于正式颁布——由于教育政策的改变,四家社在年内都进行了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推出了全新的教材产品;同时,由于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大力提倡,这些出版社也开始发力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在2007年也都有比较“闪亮”的产品出版。在格局稳定的情况下,出版社已经可以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维护和服务升级工作上来。

教材出版应变而动

2007年的本科英语教材出版亮点频现。从2004年开始,外教社组织全国34所著名高校的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专家编写《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程》,并于2007年陆续推出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阅读教程、写作教程、快速阅读、选修课系列的教材。据外教社策划部主任谢宇介绍,该社还对原来广泛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修订,将在2008年推出修订后的第三版,该版对应教学要求的变化强化了学习者听说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外语中心教育事业部副主任周龙介绍说,该中心的本科英语教材“大学体验英语”在2007年推出了第二版。外研社大英分社社长常小玲也告诉记者,该分社在2007年新推出“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材”,其包括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专业英语类等,目前已有20多本面市,另外20本教材也将在2008年陆续推出;同时,其“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中也增添了商务英语视听说及计算机、管理、旅游等各方面的选修课教材。

2007年的职业教育英语教材领域也不断涌现新品,呈现出一定的热度,而且可以预见这种“热”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少出版社都表示要在2008年推出自己的职业教育英语教材。2007年,外教社陆续推出“新标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系列教材”,高教社也推出“新编实用英语”第二版和“新通用大学英语”,而外研社则出版了适用于成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生的“现代英语教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实践系列”等产品。

出版趋势导向鲜明

趋势一  数字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逐步深化。目前,教育部对参与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5家出版社投资500万元,用来进行各自网络学习系统的升级,各社在完成系统升级之后,还需要通过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评测才能够投入使用。从2007年已有产品的表现来看,数字技术的运用颇有可以称道的亮点。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在2007年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清华大学出版社《新时代交互英语》获得数字出版优秀作品奖。清华社外语分社社长宫力认为,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方面,数字出版是一个发展方向,而所谓数字出版并不仅仅是为同一内容更换一个媒体表现形式,而是在教学实践上充分发挥数字教育技术的作用。整个英语教学界对所谓“第五代英语教材”——交互式个性学习教材——的呼唤就反映了这种趋势。数字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改变其仅为考试而学的状态,而交互式、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交互英语》的使用已进入第四年,仍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这说明使用者对于教材在数字技术上的运用比较到位。

趋势二  大英选修课教材出版受追捧。2007年,部分出版社都开发了选修课教材,如外教社的重头产品《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程》就包括经贸类和文化类两种选修课教材。高教社周龙认为,高校今后对英语选修课教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趋热,业界将这类英语选修课教材统称为“四级后”——本科生在通过四级考试之后可以免修大英基础课——教材。目前,高教社外语中心正在制作该类教材,并计划在2008年和2009年陆续推出相关产品。

趋势三  职教英语教材探索开发新方式。外研社常小玲介绍说,该社在教材选题开发方面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与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合作,通过各类活动发掘作者、推广教材;二是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办“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该基金截至目前已资助四批科研课题,其中一些课题发展成为外研社教材的选题资源。高教社则采取引进与本土开发并重的方式,高教社为独立学院编写的“新通用大学英语”是在培生公司的一套英语教程德基础上,邀请大陆和香港的相关教师进行再加工的成果,目前该社已经将此套教程列入2008年重点推广的产品。

对外汉语教学产品升级加速

和往年相比,2007年的“汉语热”确实已进入“全球总动员”阶段:国家汉办的统计数字显示,全球孔子学院的数量已达到200所,国内还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学习汉语的热潮不仅表现在全球学习汉语人数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更体现为欧美很多国家都在开设中小学的中文课,比如美国的中文AP课程。在大环境的推动下,除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样的老牌对外汉语出版社之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复旦大学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等新面孔的加盟,确实让这个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随着出版社对汉语海外推广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竞争的加剧,对外汉语教学产品的出版也在2007年不断升级。
 
年度热门产品盘点

即将召开的2008年奥运会对汉语短训教材出版是一个最直接的促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就以奥运会为大背景、以当代中国生活实际为基础编写了《汉语2008系列》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欧美人学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汉语900句》都是年度比较有带表性的短训教材品种。

商务汉语考试BCT是一项由中国国家汉办设立的商务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2006年首先在新加坡和中国大陆推行,之后迅速成为热门考试,而与此相对应的BCT培训用书的出版也在迅速发展。外研社与新加坡名创国际出版集团合作推出《BCT商务汉语备考系列》,而负责出版BCT考纲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则出版了《新丝路》教程。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于汉语教师的需求也迅速增长,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师培养速度和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需求。在这方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产品开发可谓系统:一类产品满足海外汉语教师的培训需要,《推动专业化的AP中文教学》和“汉语教与学必备——教什么?怎么教?”丛书先后于2007年上半年面市;另一类产品满足国内青年教师的培训需要,主打产品是投资40万制作完成的音像教材《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及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的音像教材“中国文化百题”等。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新书100多本,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师资培训用书。此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也都审时度势推出了相关产品。

欧美国家在教育中广泛使用网络,客观上促进了汉语教材产品的多媒体化。在2007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尊科(香港)有限公司举行了《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海外总代理签约仪式。据该社对外合作部主任蒋丽君介绍,该资源库采取优势合作的方式,将首都师范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软件操作系统”与该社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文数据库等资源结合起来,并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大纲的要求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目前已推出试用版,并将在2008年推出正式版和学生版。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的汉语教学出版项目《环球汉语》也是一例,该教材是中国国内第一套与外国大学联合编辑出版的汉语教学类多媒体出版物。在今后的两年中,该项目将陆续推出包括课本、电子出版物在内的系列配套产品,同时还将开发互动的汉语网络教材,以满足不同学习对象和学习手段的需求。

差异化、品牌化成趋势

趋势一  出版社更加强调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产品开发,以保持竞争力。如商务印书馆发挥辞书出版特色推出《学汉语词典》,并出版了汉语学习类期刊《汉语世界》。

趋势二  和过去的对外汉语图书出版相比,如今“品牌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进入的出版社的自觉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输出泰国的“泰国中小学《体验汉语》整体解决方案”和教学资源,就是在“体验”品牌下打造的代表性产品。在2007年不断有新品亮相的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在对外汉语教材出版上也提出“出创新教材、打特色品牌”的口号。该公司常务副总编郭力认为,各出版社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推出与别家不同的品牌产品方为制胜之道。其视听说教材《走进中国百姓生活》(中高级)是以电视片的形式制作的教学产品,不仅版权输出到韩国,而且已经列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另外,相比已有产品过多的主干课汉语教材,选修课教材可供“发挥”的余地比较大,因此学校的特色选修课教材是该公司的主打产品,如《时尚汉语》、《听歌学汉语》等。郭力从学校一线了解到的情况是,在这些教材出版以后,有的学校就根据这些教材开设了新课程。

2007年的发展状况从某种程度上也孕育着未来的走势。郭力认为,2008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用书出版可能会有这样三个变化:首先,对外汉语学习产品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在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之外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多媒体教学产品;其次,和以前主打国内市场的出版模式相比,各出版社在产品设计上会更多地考虑如何适应海外教学市场的需求;第三,对市场比较敏感的民营图书策划、软件公司将会大量涌入,并带来更多形式新颖的教学产品。

教师教育用书平缓中求突破

在岁末年初这段“盘点”时光里,教师教育用书自然地跳入了业者的眼光之中,而这在2006年的这个时段似乎就已经有所征兆——2006年年底,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统计报告表明,教育图书发行总量和增长幅度呈现双降趋势,而该年进入教育图书市场的销售商增长10%,进军教师教育用书的出版机构也在增加。在这种形势下,相关业者曾在2007年年初就发出不置可否的疑问,教师教育用书会在课改推行的第七年成为年度出版热点吗?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相比于过去几年,该板块的出版热度有所“消退”,部分出版单位已经开始退缩或者压缩品种,但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教育编辑部等一批稳定的出版力量仍旧在出版品种、产品特点乃至板块建设的摸索等方面表现活跃。

总体表现趋平缓

回顾教师教育用书在2007年的走势,业者中传出一个较为一致的声音,即该类书基本进入平缓期,甚至稍显“疲软”之态。这一描述的体现及原因可大体总结如下:首先,新书数量,特别是有分量、有特点的新书相对较少,其原因主要在于,随着课改热点的减少,依托于新课改繁荣起来的教师教育用书捕捉“热点选题”、“特色选题”的难度加大。其次,与课改初期“爆发式”的发行量相比,教师教育用书的销量呈下滑状态,该领域中稳定的优势出版力量在今年基本维持相对平稳的销售状态,但“皆大欢喜”的局面已成过往。于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办事处主任吴法源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新课程培训已经接近尾声,学校的团购量随之大量减少;二是中小学图书馆去年对教师教育用书的装备需求还比较多,但是今年馆配量普遍减少;三是经历了几年新课改的教师对这类书从起初的“新鲜”转为“倦怠”,因此阅读需求降低,再加之读者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更多思考,对图书的要求更高,这也增加了销售难度;四是书店对该类书的推动力度减弱,比如撤掉专架、摆放位置不明显等,这一方面跟这类书目前的动销状态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该类书的品种不新、不全、上架较慢,从而使书店对其的关注度降低。另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分社社长张恰还特别指出,教师远程培训使文本图书的需求量减少,这也是发行量受影响的原因。

盘点完“今年比去年要艰难”的市场表现,“中国有1300多万教师,中小学教师达1000万”这个话题也不得不提,但是它却似乎包含了更多“望梅止渴”的意味。张恰表示,教师教育用书的需求量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靠行政指令,但是现在行政指令已渐趋弱化。另一方面是读者自主买书,真正想把自己培养成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虽然不少,他们对图书的需求量在增长,但却增长缓慢。由此看来,潜在市场尚待开掘——这是个今年未能实现的“美梦”,也许正如全国教师用书发行协作会秘书长张威早在2005年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的那样,“只有把教师读书的氛围培育起来,才能激发教师阅读的潜在需求,也才有可能将这块市场真正培育起来”。

细节趋势现活力

如果说教师教育用书从“面”上而言稍显平淡,而这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该类图书在略显无序的“热火”后的理性化回归,相比之下,其在“点”上仍有一些活跃的动向以及思考,而这也意味着该类书仍积蓄着发展的动力。

趋势一  从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切实满足他们的职业需求——这一点已明确成为各家运作优质图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2007年的教师教育用书总体来看更加切中教学实际。例如,区别于之前启蒙性质的教育随笔较多的出版状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办事处的“大夏书系”中在今年推出了很多实际性更强的图书,如从麦克劳-希尔出版集团引进的《学会教学》以及原创开发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等;另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推的《有效教学》和《行走课堂》两套丛书等也都紧密贴近教学实践,突出内容的实操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教育编辑部主任吴红也表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教育今年推出的图书努力以“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很想了解的一些问题”为策划中心,如《当代教师新支点丛书》等。总体来看,这类图书在市场上较受青睐,华东师大社《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上市四个月就实现了重印。

趋势二  关于如何处理理论和案例的关系也成为今年教育教师用书的讨论点。有业者指出,一线教师反映,教师在理念认识和实际操作之间还存在较大的落差。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似乎在各种处理方法中更容易被采用,即在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注重知识性和理论的引导性,如教育科学出版社在依托教科社教育学术图书品牌影响力和中央教科所研究基地的独特优势下,出版了不少以理论和实践为结合点的教育理论普及性读物,如“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丛书”等。但是,吴红也特别指出一点,从引进图书看,理论结合实践的图书往往容易落入尴尬的境地。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做研究时参考会觉得图书的理论水平不够,而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又会觉得书里“拿来就能用”的内容不够,特别是引进图书还容易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近一年出版社在引进这类书时还是较为谨慎。

趋势三  今年,教师教育类图书进一步体现出了专业化运作的趋势,如华东师大出版社北京办事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分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都力图对教师教育用书进行“精”与“专”的打造。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师教育编辑室主任杨晓琳表示,教师教育编辑室的建立首先可以解决社内同类选题撞车的问题,而优秀选题资源的集中运作则有利于精品的产生。另外,出版人员在长期稳定的选题操作中能够更快地提升业务水平,对市场的敏锐度也会加强。据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也在今年重新调整教师教育类图书的部门归口,以求以更专业的水平打造教师教育用书这一专业性较强的图书。

教师教育图书市场存在,它如何才能较好地发展?问题平常但关键,因此也有所谓“不太好说”的业界感触。但是,一个肯定的答案就在于“坚持”二字。吴法源说,教师教育用书需要编辑苦练内容,坚持推出可以“流传口碑”的品种,让切实有用的好书帮助老师教学、甚至帮助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以至形成“追踪图书”的行为习惯,而图书的社会效益一定可以拉动其经济效益。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