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挪威森林里面究竟有什么?

张宏 2010-10-12 06:00

有一位日本教授,去美国某大学的东方语言系讲授日本文学,其中有一堂课,专门介绍《奥の細道》(奥州的小道)。《奥の細道》是松尾芭蕉1689年在日本各地徒步旅行期间创作的著名俳句集,日本人熟悉的许多俳句都来自该书,比如:閑さや岩にしみ入蝉の声(万籁闲寂,蝉鸣入岩石)。

教授对学生们说:“这本俳句集的基调,可以用一个单词来概括,那就是旅途中的loneliness(孤独感)。事实上,日本许多文学作品都以孤独感作为基调。你们能理解吗?”学生们回答:“抱歉,不能理解。徒步旅行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松尾芭蕉为什么要用孤独感来折磨自己呢?”教授只好继续说:“你们美国人徒步旅行,一边用iPod听着MP3,一边嘴里哼着小曲,这当然是乐趣。而古代的日本人却将体验旅途中的孤独感,进而感受人生的意义作为乐趣,这一点,恐怕我再怎样解释,你们也无法真正理解,这就是文化差异。”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小故事呢?这是因为网友Vivian昨天给我发邮件,说她在网上找到一份《2005年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论文目录》,发现许多论文都以村上春树的爱情小说《挪威的森林》(ノルウェイの森)作为题目。 Vivian说,出于好奇,她找来这本书看了看,由于中间多次提到自杀,看后感觉有点压抑,不太喜欢。Vivian问我,《挪威的森林》究竟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或者说,挪威森林里面究竟有什么?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1987年在希腊写成的,它以1960年代作为背景,以主人公与自杀朋友的恋人直子的关系作为主轴,描写了主人公在青春时期的爱情经历,表达了一种孤独、失落、无奈、迷茫的情绪。考虑到许多朋友都看过这本书,我在这里就不介绍情节了,我只想说,从文学的角度看,《挪威的森林》与《奥の細道》的基调是相同的,都是表达日本人特有的孤独感。虽然这本书中夹杂一些英语、德语对话,显得比较前卫,但从本质上说,它是典型的日本文学作品,并没有脱离日本文学的框架。事实上,这部小说的第一章第一段,描写主人公在一个阴雨绵绵的秋日,独自一人乘坐飞机来到德国汉堡,就已经预示了该书孤独感的基调,请看:

【日】僕は三十七歳で、そのときボーイング 747のシートに座っていた。その巨大な飛行機はぶ厚い雨雲をくぐり抜けて降下し、ハンブルク空港に着陸しようとしているところだった。十一月の冷ややかな雨が大地を暗く染め、雨合羽を着た整備工たちや、のっぺりとした空港ビルの上に立った旗や、BMWの広告板やそんな何もかもをフランドル派の陰うつな絵の背景のように見せていた。やれやれ、またドイツか、と僕は思った。

【汉】我三十七岁了,此时,我正坐在波音747客机的座位里。这架巨大的飞机穿过厚厚的雨云,逐渐下降,即将在汉堡机场着陆。十一月份的冷雨使大地变得阴暗,身穿雨衣的地勤人员、机场大厦平顶上竖立的旗帜、BMW公司的广告牌,这一切好像是Flander画派的忧郁画作的背景。唉!又是德国,我这样想到。

刚才我在网上检索时,发现一位中国读者写的《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其中最后一句话是:即使到了故事的结尾,主人公仍然置身于茂密的森林中,他就好像是一棵树,伫立在森林深处,独自体验着残存的孤独。我本人完全同意这个看法。Vivian问挪威森林里面究竟有什么,我的回答就是有孤独感,日本人特有的孤独感。(撰写于2007年4月25日)

小编推荐:

《挪威的森林》加长版预告片解禁 看点曝光>>>

村上春树日文原版小说>>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