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2008年应试精华2000题试题解析(5)

高教政治编辑部 2007-09-14 13:35

哲学部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多项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玻恩指出:“每个科学阶段都和当时的哲学体系有着相互影响,科学给哲学体系提供观察事实,同时从哲学中接受思想方法。”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科学只有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才能得到发展
C.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D.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的方法论的影响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首先,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恩格斯指出:“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埃德加•莫兰也指出,“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成为非正规的哲学家”。

其次,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的方法论的影响。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方法论作用。

最后,在哲学和科学关系问题上,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是旧哲学在哲学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没有科学地解决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综合和升华;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各门具体科学以理论指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页;《大纲解析》第1页。


2.费尔巴哈指出,纯粹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虽然“是人类知识的大厦的基础,但不是大厦本身”。列宁也指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哲学没有任何的单独存在的权利,它的材料分布在实证科学的各种不同的部门中间”。这说明
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应该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应该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纯粹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础
D.必须把社会的科学同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相协调起来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与具体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

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作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理解。15世纪以前,在欧洲,哲学和许多具体科学,如天文学、数学、力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浑然一体,哲学成了“知识的总汇”。那时有些人曾认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一部分,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看作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5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许多自然科学逐渐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这时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但它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也就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因此,问题在于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这个任务费尔巴哈并没有完成。他虽然有“基础”,但是在这里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唯心主义束缚,这一点费尔巴哈也是承认的,他说:“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者是一致的;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也就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费尔巴哈本人没有“前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唯心主义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C和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页;《大纲解析》第1页。

3.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体现在
A.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提供了科学标准
B.为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提供了锐利武器
C.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原则
D.是人们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提出的重大意义。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即精神和物质谁是本原的问题,凡是认为精神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凡是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属于可知论的观点,反之,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由此可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提供了科学标准。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并对此做出了精辟的回答,这为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提供了锐利武器;它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是引导人们更新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现实的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C和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4.恩格斯指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这里的“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指的是
A.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B.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问题
C.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内涵的理解。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及有无同一性问题。在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中,谁为本原的问题居于高于一切的地位,因而是哲学的最高问题。这是因为:它规定着解决全部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揭示了形形色色哲学派别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分歧,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原则界限。B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D项是哲学基本问题中的认识论的内容。A项和C项都是阐述在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中谁为“本原”的问题,并且都是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因而是本题的正确答案。同时,考生还要注意对“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的不同回答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5.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C.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反作用                    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是在别的意义上使用的。它们只能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也就是在回答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或者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意义上使用,才具有绝对意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意义。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和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订阅收藏《2008政治应试精华》系列文章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表现在
A.思维根源于存在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是存在固有属性                  D.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所包括的两个方面的关系是
A.第一方面是根本的、主要的                  B.第二方面是根本的、主要的
C. 两者不可分割、相互制约                   D.两者相互独立、各成体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即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容割裂。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主要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同时,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解决。

第7题C选项把思维看作是存在的固有属性,这等同于是在说“凡是存在都有思维”,实际上这是原始人所认为的万物都有灵魂的“物活论”观点。第6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第7题的正确答案是AC。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
A.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B.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C.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提出的依据。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哲学基本问题就像一根红线贯串在一切其他哲学问题之中。第二,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不是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心主义的阵营,但是无论是哪一阵营都要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问题,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可超越性。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第三,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它也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9.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C.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元论。

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实际上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1页。


10.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理论和实际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具体表现。

C选项和D选项考生可以很容易选出,最难判断的是A和B 选项。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必然是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自由则是指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取得的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事物的主动权。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必然性是意志自由的前提,因而必然性是第一性的,意志自由是第二性的,只有承认必然性即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才能谈得上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必然性,而达到意志自由。因此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也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