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首发:中高级口译教程改版信息与趋势
十年磨一剑
--上海外语口译英语高级口译考纲教程(第三版)改革信息发布
经历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已经在教育界和职业市场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为了与时俱进,适应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对于当代紧缺人才的要求,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委员会、考试中心和专家组成员于28日下午召开了《上海外语口译英语高级口译考纲教程(第三版)报告会》。此次大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专家组组长齐伟钧教授等领导主持,新东方口译教研组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笔者也参与其中,不禁感慨万千。
十年成就
无庸置疑,作为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之一的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在最近的十年中发展迅速,并日益呈现出了以下鲜明的特点。
报考人数急剧增加
自1995年6月开考起至2004年底止,已有19.82万人报考,实考人数为17.16万人,其中又有1.71万人经考试(含笔试、口试)合格获得《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而到今年2005年9月,累计报考人数已经突破27万人。
培训机构为数众多
十年间,仅在上海地区就有以上海新东方学校为代表的超过80多所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举办的院校参与了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项目的培训。其中,上海新东方学校中高级口译项目的培训学员人数迅猛增长,早在2005年就突破万人大关,2006暑假再次呈现"万人学口译的新东方现象",招生人数和培训规模位居全市第一,受到市口译办的赞赏和鼓励,成为当之无愧的中高级口译领军机构。
辐射地区相当广泛
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项目目前吸引了南到广州、福建,西到湖北,北到山东的遍及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武汉、烟台、深圳、南昌等8个考点的超过1万人报考(仅2005年9月)。有些考生甚至从日本东京赶来上海参加中高级口译的考试。
配套教材一版再版
从第一套1999年版教材至今,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项目已经形成三套15本教材和30多种音频教辅材料,发行超过100万册。为广大莘莘学子提供了科学的、系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口译学习指导。
口译教学当前现状
当然,任何彭勃发展的事务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在口译岗位资格证书项目的推广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以下这些问题。
辅导教材良莠不齐
目前市场上为数众多的辅导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陈德明教授在会上明确指出,一些中高级口译的真题解析整体错误率达到了26%,有些篇章错误率甚至达到一半以上。其中,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译真题解析也因为涉嫌侵权而被当众点名批评。
这样滥竽充数的辅导教材必然会给健康的口译辅教市场带来冲击,严重影响了考生正常复习迎考,这些真题解析被上海市口译办、考试中心和专家组立即叫停,专家们一致要求有关方面停止印刷,停止销售,停止一切侵权活动,并且做出相应的经济赔偿。
与之相反,上海新东方学校口译教研组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经过用整整三年的时间潜心打造出的新东方"中高级口译备考精要系列丛书":(《中高级口译考试词汇必备》、《中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高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受到与会各机构的一致好评和强力推荐。真正做到了历年真题与应试策略相结合,实战高分与真才实学相辉映,尤其是《中高级口译考试词汇必备》一书和即将面市的《中高级口译口试必备精要》已成为和将成为口译考生人手一本的必备书。
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严诚忠教授也在会上提出:口译教学应该根据语言学习模型循序渐进。英语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更在于知识的盘活和辨析。严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口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怪圈:学生掏钱,花时间,来上口语课,结果变成让老师练习口语。此语也得到了孙万彪教授等其他专家的肯定。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练习、实践。像傅雷这样中国翻译界的泰斗本人并没有出书,也没有提出翻译理论,但是他在翻译方面就是专家。同理,我们口译的课堂教学也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出真知。We learn to do translation through translation.(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孙教授要求口译学员至少练习教程中一半的文章呢,口译老师在课堂上花一半时间实践,然后与学生探讨,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让他们来自动自发地学习和实践。孙万彪教授肯定了新东方的口译教学模式和"一纸证书+真才实学"的培训理念。
张望未来
瑕不掩瑜,虽然口译资格证书项目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主流是好的,总体发展态势喜人。展望口译项目未来的发展,与会专家领导提出了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主动学习提高能力
考试中心副主任、委员会副主任、口译教程主审张永彪老师在会上指出口译项目在人数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通过率却略有回落是合理的,并且明确要求口译项目培训应提高学员和考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速记缩写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以笔记能力、精听速记能力为重中之重。
教程升级体例不变
孙万彪教授也提到:第三版教程仅是前两版教程的补充和升级,其总体框架和体例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口译考试重点考察的仍然是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技术性材料。在翻译教程中,几乎没有文学作品,没有像莎士比亚这样的文豪。口译项目培训强调的是实际生活工作真正需要的真才实学,因此,其教学内容尽量与时俱进,突出实效性。当然,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口译教程不可能、也不需要做到实时充实改版。
取材稳定重点突出
孙教授同时指出,所有口译考试所使用的文章全部来自世界著名的原版的英语报刊杂志,力求语言是原汁原味的"地道货"。中高口考试取材偏美国,也正是为了确保文章内容原汁原味。
新版教程将继续把实用性路线进行到底。中高口教程绝对不是讲理论,讲词法,讲句法,讲语法的教程。此次翻译教程就应有关领导的要求,增加了法律翻译等更为实践性的内容。
中高口考试是一门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的考试。因此,广大考生需要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发展进程。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同时,所有教程内容既要体现实效性也要保证相对稳定性,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与时俱进并不意味着一窝蜂,不可能今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明天就考。口译考试是有稳定性的,5年一版的教程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最后,齐教授提出口译的原则(扎实的语言基础、灵活的应变能力等)之后还特意提醒笔者关注新老版本不同之处,因为这些往往是改版以后口译考试的重点。
综上所述,此次新推出的第三版教程保留原有精华、增加新内容、力争继续提高语言质量,强调实效性、稳定性、可操作性,是口译资格证书项目划时代的一套教材,同时也为新时期口译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正确领会委员会、考试中心和专家组的精神,全面贯彻大会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求索创新,开创口译资格证书项目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