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英语外教分享香港首位女特首的育儿经验

2017-04-21 01:49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现在出国越来越方便,很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名校,甚至能够送孩子出国留学,这成了很多家长一直努力的心愿。最近,香港新一届的特首投票选举林正月娥当选新一届行政长官人选,因此他的事情被很多人知道,不过他除了是香港的女特首的特殊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个成功的母亲,她的两个儿子都曾考入英国剑桥大学,她的育儿经验也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今天我们的外教口语老师就把他的成功的育儿经验分享给大家

林郑月娥祖籍浙江,1957年出生于香港。小时候家境贫寒,在湾仔一栋唐楼的板间房里长大。小时候家里没有书桌,都是站着在床铺上做完功课的。小时候就读香港湾仔的教会学校,在学校,林郑是品学兼优的模范生,中学时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工,探访老人院、孤儿院及盲童院。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社工系,毕业后考录政务官加入队伍。

1981年,她获派送至剑桥大学深造,遇到同在剑桥攻读博士的林兆波,两人3年后结成夫妇。爸爸妈妈都曾是学霸,就读于剑桥大学。送儿子们就读剑桥应该也会比一般的家长懂得更多,更轻松一些了。

林郑月娥曾向传媒分享育儿心得,她说在儿子小时候,无论多忙都会回家吃晚饭,更推却很多慈善晚会、筹款活动。她早前接受之声访问时又指,正式退休后,第一时间会去探望儿子,做妈妈照顾儿子的工作。

不做“怪兽家长”,孩子长大要学会放手

林郑月娥育有两个儿子,长子林节思,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纯数系,早年经常参与义工服务。次子林约希和哥哥一样的学校和学系。虽然现在生活状况已经大大好转,但在儿子的成长阶段,林郑月娥也坚持不请佣人帮忙照顾。每天即使有多少工作未完成,也会把握时间与孩子相聚。她认为,父母最重要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照顾及空间。

林郑提到从未体罚孩子,并认为父母与子女沟通时,需注意尊重对方感受,不应以大人的口吻教训他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儿子长大后,更以朋友方式和他们相处,学会放手让孩子开拓眼界。

父母关心孩子是理所当然,并要留意孩子不同时期的需要,但避免过分关心造成无形压力。目前互联网发达,距离不是问题,只要父母和孩子有心,就不会阻碍双方沟通。

支持孩子的兴趣

“他们想读俄罗斯文、古希腊文,作为家长我随便他们学。”林郑月娥对教育的理念是一定要宽松,从来不会要求孩子要学什么或修读什么科系,两个儿子“从来没有补习,也没有学小提琴,也没有学奥数什么的”,结果两个儿子都毕业于知名学府剑桥大学。她以“妈妈”的过来人身份分享指出——“小孩自己会学,你只要给他一个启发、富满足感的环境,他们自己会学,现代社会不用你强行灌输知识,反而要培养追求知识的热诚跟动力。”

有商有量,家庭共融

林郑月娥强调,要达至家庭共融,重点就在于“一齐讲、一齐听、有商有量”,若父母可以多从子女的角度了解他们,子女不但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更会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时光。这种尊重陪伴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儿子行动的回应。林郑月娥曾分享儿子的暖心之举,有一次儿子在网上看到有人骂自己的妈妈,便立即发短信:“You'd better take a break!Love”。她表示真的很开心,很安慰。

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