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41.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它和其他职能资本相比,其特点是:
A.一种作为财产的资本
B.一种独立形式的资本
C.采取G-G′的运动形式
D.能够获得平均利润
42.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时仅仅是转让了资本使用权,它仍然拥有资本所有权。借贷资本作为转化为资本的货币,其双重的使用价值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的使用价值
C.资本的使用价值
D.产业资本的使用价值
43.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转让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与职能资本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A.一种商品资本
B.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C.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
D.最具有拜物性质的资本
[命题说明] 这三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借贷资本的特点。
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G'。把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联系起来,其运动的完整公式为:G-G-W...P...W'一G'一G',或G-G-W-G'一G'。开端的G-G表示借贷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中间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表示惜入的货币资本在职能资本家手里发挥资本职能并实现增殖;最后的G'一G'表示职能资本家把原来借入的货币资本和由它带来的利润的一部分偿还给借贷资本家。这里的两个G'是不同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它和其他职能资本相比,其特点是:
第一,借贷资本是作为资本的商品,即资本商品。在这里,货币作为价值额的独立表现,具有双重的使用价值,即除了作为货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使用价值外,又多了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能力。正因为借贷资本具有资本的使用价值,所以它可以作为商品来让渡;同时,借贷资本只是可能的资本,所以必须通过让渡才成为现实的资本。这种商品具有特殊属性,由于它的使用价值的被消费,它的价值和它的使用价值不仅会保存下来,而且会增加。
第二,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而与职能资本相对立。借贷资本在借出时只让渡了使用权,并没有放弃所有权。正是凭借这种所有权,不仅要从职能资本家手中收回贷出的资本,而且要取得一定的收人。所以,借贷资本使同一资本具有了二重存在:对于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所有权资本,即只对它拥有所有权,而没有发挥资本的职能;对于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即只对它拥有使用权,让它发挥资本的生产和流通的职能,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但没有所有权。
第三,借贷资本的运动表现为与职能资本运动相脱离的特殊运动形式。借贷资本与职能资本联接起来的完整运动过程,既包括借贷资本运动,也包括职能资本运动,表现了它实际经历的全部过程,体现了它包含的全部经济关系。但是就借贷资本本身来说,它作为资本商品和所有权资本,仅仅表现为只和职能资本发生借贷关系,包括贷出(G-G)和偿还(G'一G')两个行为,至于这两个行为之间的职能资本的运动,是在这个关系之外进行的。所以,从现象上看,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只有G-G',即贷出一定量货币,然后带回更多的货币,而作为媒介的职能资本的现实运动是看不见的,从而表现为与职能资本运动相脱离的运动。
最后,借贷资本是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在产业资本运动形式上包含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在商业资本运动形式上包含有流通过程,因而在这两种场合,利润都表现为某种社会关系的产物。但在借贷资本场合,仿佛货币不需要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任何中间操作,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它就能够生出更多的货币来。在这里,全部社会关系都被物化为物自身的关系,即货币生出更多货币的关系,这个多出来的货币的来源被彻底掩盖了。
第40题的正确答案是AC选项;第42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第43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25页;《大纲解析》第92页。
44.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目的也是为了取得利润。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
A.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减去银行业务费用构成的
B.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C.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D.是由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资本的借贷主要是通过银行来进行的。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贷款和借款中介的企业。主要职能是:一方面,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和居民手中暂时不用的货币集中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银行业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形成银行资本的业务;向工商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开展中间业务,充当的是支付中介。
银行资本,从所有权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的自有资本;另一部分是吸收存款的借入资本。借入资本是银行资本的主要部分。从经营借贷资本并以自身资本用作借贷资本看,银行资本属于借贷资本的范围;从经营一种资本主义企业并获得平均利润来看,银行资本又具有职能资本的特点。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目的也是为了取得利润,而且也必须取得平均利润。这也是产业部门、商业部门和银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银行利润是由借款的利息(高)和存款的利息(低)的差额减去银行的业务费用构成的。银行利润主要来自贷款的利息,而贷款利息是职能资本家所获得利润的一部分。银行资本家兼具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特点。所以,银行利润也是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银行资本家之所以能够以银行利润的形式分占一部分剩余价值,是由于依靠了银行雇员的劳动。银行雇员和商业雇员一样,他们本身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是能够实现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25页;《大纲解析》第93页。
45.利息率是指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利息率的高低受下列哪些因素影响:
A.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B.借贷风险的大小和借贷时间的长短
C.习惯或法律传统的影响
D.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形势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影响利息率的因素。
利息率是指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简称利率。在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要低于平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得不到任何利益,就不会借款了。利息率也不能等于零,否则就没有人愿意贷出货币资本了。因此,利息率总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波动。从理论上看,利息率的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影响利息率的因素还有:借贷风险的大小;借贷时间的长短;价格变动的预期;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形势。此外,在上述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25页;《大纲解析》第93页。
4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表明:
A.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B.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C.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D.这是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重大突破,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开辟了新的道路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份制的内涵。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的性质,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令人瞩目地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以前的提法主要表明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而如今则明确提出了"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方针。这意味着,我国在如何全面理解公有制方面有了新的思路,已完全摆脱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公有制的理解,国有企业多元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26页;《大纲解析》第93页。
47.股份公司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可以说股份公司的产生是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A.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B.资本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资本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变化
D.资本分散化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份公司的本质。
(1)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是在信用事业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单个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要蛹化为资本家,他必须握有最低限度的价值额或资本额。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某些生产部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资本额在单个人手中是不容易达到的。因此,一方面需要国家对私人进行补助,"另一方面,促使对某些工商业部门的经营享有合祛垄断权的公司的形成,这种公司就是现代股份公司的前驱"。"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
(2)股份公司的出现,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股份公司作为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促进了耗资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和大工程的兴建。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本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股份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说,由于"股份公司的成立",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同时,这种以前由政府经营的企业,成了公司的企业"。
(3)股份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对私人资本的一种扬弃。马克思指出,股份资本是"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股份公司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4)股份公司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资本两权即资本所有权和资本经营权的分离。马克思说"与信用事业一起发展的股份企业,一般地说也有一种趋势,就是使这种管理劳动作为一种职能越来越同自有资本或借入资本的所有权相分离"。在股份公司内,资本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剩余劳动所有权相分离。在股份公司内,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经理,即别人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
(5)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是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
股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得资本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没有改变资本所有权性质。事实上,资本私有制和企业的雇佣劳动制度的根本性质并没有改变;资本不但没有走向分散化反而得到了集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26页;《大纲解析》第94页。
48.股市行情往往成为一国经济的晴雨表。引起股市波动的因素主要有:
A.股票收益
B.银行利率和汇率变动
C.通货膨胀率
D.国内国际局势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引起股市波动的因素。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股票价格受股票供求关系的影响。影响股票供求的因素,除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和银行存款的利息率外,还受到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引起股市波动的因素主要有:股票收益、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变动和国内国际局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26页;《大纲解析》第94页。
49.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同,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其中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有:
A.土地肥沃的程度不同
B.土地距市场远近的不同
C.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
D.具有特殊优越条件的土地的稀缺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级差地租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交纳的地租。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造成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级差地租的源泉是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尤其是优等地和中等地的稀缺性,无法满足人口、经济和社会增长的需要,必须将劣等地也经营起来,因此,土地所有者便可以利用这种稀缺性肆意抬高地租,占有级差地租,因此,可以说D项是对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即对土地的资本主义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的解释,而不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所以D选项不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26页;《大纲解析》第95页。
50.垄断地租是指租用极少数自然条件特殊,因而能生产稀有名贵产品的土地而缴纳的高额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
C.对某种特殊优越的土地的垄断
D.对特殊优越土地产品的需求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
垄断地租是由土地产品垄断价格超过其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余额形成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它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特殊形式。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是某种土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有利和这种土地特别稀少。因此,其产品或特别珍贵,或经常供不应求,它的价格就不由生产价格和价值决定,而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即这种土地产品按垄断价格出售。于是,由垄断价格高于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余额所构成的超额利润,便由资本家转交给土地所有者而形成垄断地租。这种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是资本对某种自然条件特别有利的、特别稀少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它转化为垄断地租的原因也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27页;《大纲解析》第95页。2008年时事政治复习资料大全>>>
沪江考研资料免费下载中心(11月2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