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最帅北语学生会副主席大卫:是时候停止看脸了!

大萌 2014-11-24 11:23

前言:大卫(外文名Kolosov David),1993年出生,俄罗斯血统,因对“汉字”和东亚文化的喜爱,千里迢迢求学中国,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以及“汉语桥”文化交流组织的负责人。2013年9月11日,因在微博上传一张学生会副主席的证件照,24小时里得到了3万多的转发,大家直呼其“最帅学生会副主席”。面对这样的一夜成名,大卫的应对心境是什么?俊朗容颜背后,有怎样不为人知的个人经历?这次《沪江专访》带你走近这位俄罗斯小伙,让我们一起停止对他说“帅”,侧耳倾听他的真实心声吧! 

本期嘉宾:大卫(Kolosov David)

嘉宾介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专业学生,被称“最帅学生会副主席”

语言学习:对“汉字”情有独钟

在采访大卫时,我们首先被其流利的中文所震撼。一个并非土生土长于中国的俄罗斯小伙,通过多年自学,竟可以将汉语说到发音无误、近乎母语的程度,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又或者说,他是如何对千里之外这个国度的文化和语言产生兴趣?大卫坦言,“其实一切的开始都很简单”。他小时候通过文字知道了中国,继而对中国产生兴趣,高中快毕业时,更开始自学汉语,最后作为留学生踏上这个魂牵梦萦的国度。自学外语、尤其是像中文这样的外语,这可委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儿。问大卫有什么学习诀窍,他也表示,其实开始并没有途径和资源,完全自己去找老师、自己去克服困难。他对语言学习的态度是:这涉及一个人的本质,也涉及学习方法的问题。你的方法好,就可以把本质发挥得很好,就可以学得很好。

会说汉语的老外很多,但大多不分四声、平仄混淆,像他这样发音地道、声调纯正,可说非常少见。能做到这般,难道是因为大卫更有语言天赋吗?对于这种看法,大卫断然否定,“语言学习没有什么天分之说。”如果大家赞扬他的发音很好,那是因为他在发音上用了很多时间,到现在他也还是会每天练习发音,所以说这样的成果,更多是跟个人勤奋而非天分有关。学习语言,每天都要不断在三个方面,即发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同时花很多时间。“发音就是面子,说不好,人家也不愿意与你沟通,”大卫强调,“但不是说我的发音一下就这样了”,“不是我的发音差不多就不去练了”,这是个需要不断坚持的过程。

大卫将语言学习的诀窍总结为:多听多说。听,大声地说,并且要会表达喜怒哀乐这些感情。比如读一个文章,试着用悲哀的、高兴的语气将它读出来。他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难题,比如发音不恰当,词语使用不当,资料内容不够……为了“对阵下药”,他每天都坚持扩充词汇量、系统了解语法、再训练翻译水平。他表示,“学语言就这么简单,它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语言不是随意的一个东西,它的系统性非常强;尤其‘汉字’,它不是随意笔画的拼凑,它里面蕴含很多典故和系统,比如部首、声符。”

“多看,多接触,就不会觉得难。觉得难,是因为陌生。多接触了,熟悉了,就可以果敢地去学。要果敢,要大量地学。每天学习都要保证一定的量。”正是这种“果敢”的心态,促使他不断完善自己的汉语,同时还不断挑战其他外语。他向我们透露现在正辅修日语,因为“这也是一门有汉字的语言”。

文化差异:“开裆裤”略难理解

在中国生活至今,大卫并没有太大感受到文化差异。“当然,除了开裆裤这样东西”,他特别补充。大卫表示在俄罗斯并没有类似东西的存在,他的中国朋友也向他解释说,这个东西很方便,非常常见,但在他的想法中,这还是有点“难以理解”。毕竟开裆裤给他的感觉,第一是不顾别人感受,第二是有点色情,第三不太文明,最后因为会造成受凉、对儿童身体貌似也不是很好。这东西在中国如此普及,他觉得挺奇怪的,但是他的中国同学也觉得他的“惊讶”不可理解——就这件事上,他稍微感受到一些文化差异吧。

也有人很好奇中国女孩子和俄罗斯女孩的差别,两面都接触过的大卫表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无论是社会定位也好,还是女性本质也好,中俄两国,乃至全球的女孩子,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比如她们都喜欢好玩的东西、喜欢购物、喜欢打扮自己。唯一令他困惑的是,其他人告诉他中国的女孩子更腼腆,但他接触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中国女孩一点也不腼腆呀”,这样重复的他,看得出来还有一丝困惑。

如果要在中国继续留下去,会考虑与中国女孩恋爱吗?这也是很多大卫粉丝的心声。当记者代替广大沪友如此提问时,大卫也只是笑笑表示,自己其实已经有很多中国女性朋友,但并没有交往过中国女孩。“现在不会去思考很多感情的事。因为正处在黄金时期,所以本阶段的目标不会放在恋爱,而是放在完善自己上。”被追问及如何完善自己,大卫亦坦然相告,“本科、硕士、博士……说不定还有博士后!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我想成为一名学者,更具体地说,一名汉学家,在某一领域做尽可能深入的研究。”

大卫参加《天天向上》片段 

娱乐路线:《天天向上》最喜欢汪涵

大卫前阶段参与的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以及央视的《汉语桥》等节目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不过谈及这些校园之外活动的参与会不会与学习本身有冲突,大卫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这首先是一种学习。因为无论参加什么节目,首先需要使用汉语、跟很多中国人打交道,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也可以练习跟别人的交流;第二这跟他的专业也毫无出入,他可以在家做研究,而在外面赚钱。工作是工作,研究是研究。在台上做娱乐,在台下做研究,两者相得益彰,完全不会互相影响。

大卫直言很喜欢天天班底里的汪涵老师。第一次见面时,两人就聊了很久。汪涵老师因为自己喜欢写繁体,初次碰面时对大卫说“写字一定要写繁体”,而大卫恰好本来也写的是繁体,两人因此不“繁”不相识。他评价汪涵老师,“我觉得他很有学问,懂得很多事情,对中国文化也了解很深。”这样“既是文化人,又是娱乐人”的汪涵,也将台上台下的生活处理得非常完美,完全是大卫做事为人的良好榜样。

未来会主动拓展参与更多节目吗?大卫表示这个现在也不确定。因为自己首先并不是专业做这些,自然也不会刻意去寻找,关键要看有没有具体机遇或者机会。目前来说,他最大的方向还是放在研究上。没有相关演出机会,亦不会感觉难过,因为这反而意味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面。

中俄交流:消除误解是必须

中国人问俄罗斯人

俄罗斯很冷吗?

普京很厉害吧?

俄罗斯美女非常多吧?

可为什么美女结婚后都发福了呢?

俄罗斯人问中国人 

中国是不是人很多?

中国是不是计划生育?

中国是不是吃虫子?

中国人吃狗肉吗?

以上是大卫整理出来的,他所遭遇的那些啼笑皆非的误解。中国人会有一些固定问题来了解俄罗斯,正如俄罗斯人也对中国有某些思维定势一样。这其实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双方对彼此了解着实稀缺。比如,既然中俄两国长期宣称关系良好,但随便让一个俄罗斯人说个中国的政治家、作家,为何又如此艰难呢?关系好则应对相关文化有基本了解。但事实却是,除去在中国留学的人,其他人对中国近乎一无所知。

宏观上的误读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涉及到细节生活。两国文化中,有时同一个词,表达的亦是不同意思。比如说到“素质不高”,中国人指的是那些到处吐痰、拉撒的行为;而俄罗斯人认为的“素质不高”则是指野蛮、暴躁、暴力,情节要更严重一些。而且社会有各种层次,有文明的人,也有不文明的人,是不是看到一个野蛮的俄罗斯人,就该认为全体的俄罗斯人都野蛮?看到一个中国人吐痰,就认为所有中国人都吐痰?当然不该如此。社会会有不同的层次,存在不同类别的人,这个需要区别看待。

主观来看以上问题,大卫认为该做的是促进两国交流。目前民间的交流亦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大卫个人对这个情况不大满意,也正因如此,促使他成立“汉语角”,积极筹备相关活动,目的是想要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人觉得帅的不仅是他的外貌,还有他的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一位密切关注他的沪友向我们如此爆料,让我们更加期待,这位“帅帅哒”的俄罗斯小哥,最终在中国能走出怎样的不凡人生。 

本内容为沪江俄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热点: 常用俄语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