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佳伟(上海市延安中学教师 牛津大学语言学硕士)
文章选材(表一)
年份 | 完型填空 | 阅读A | 阅读B | 阅读C | 选标题 | 简答题 |
2011 | 商业 | 小故事 | 生物 | 考古 | 新闻 | 商业 |
2010 | 艺术创作 | 小故事 | 商业 | 天文 | 医药 | 教育 |
2009 | 心理学 | 小故事 | 旅游 | 科技 | 心理学 | 语言学习 |
字数统计(表二)
年份 | 完型填空 | 阅读A | 阅读B | 阅读C | 快速阅读/ 阅读D(09年) | 语篇简答/ 选标题(09年) | 总数 |
2011 | 397 | 312 | 316 | 392 | 447 | 322 | 2186 |
2010 | 395 | 337 | 236 | 376 | 384 | 314 | 2042 |
2009 | 348 | 258 | 274 | 251 | 436 | 361 | 1928 |
语篇理解试题类型(表三)
年份 | 判定细节题 | 归纳主旨题 | 上下文推理题 | 文中指代题 |
2011 | 7 | 1 | 2 | 1 |
2010 | 6 | 2 | 2 | 1 |
对于今年的高考,许多同学反映阅读难度比较大。这其实符合了近几年上海高考英语的命题思路,即“立足语篇”。自2010年开始,上海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分值固定在50分,其中包括了四大题型:完型填空(15分)、语篇理解(22分)、快速阅读(5分)、语篇简答(8分)。而语篇简答题是2010年开始采用的新题型,要求考生在仔细阅读语篇后,通过简单的书面形式表达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从(表一)可以看出,近三年阅读篇目的题材包罗万象,从教育、语言学习到生物、考古、天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语篇中可能出现较多考生不熟悉的词汇。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和今年的考题中,都出现了商业方面的话题。题材的广泛性顺应了目前一些国际英语考试(如托福和雅思)的趋势——选用原汁原味的文章,强调语言的真实性和应用性。当然,要读懂地道的英语文章,对一部分考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从(表二)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1年的考试,阅读部分文章字数的总量比较稳定,大约在2000字上下,尽管此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考生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在考场上阅读更多的语言素材。这就意味着在平时训练中,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免到了考场上出现来不及读的状况。就特定的篇目而言,近三年并无明显的变化,只是完型填空、语篇理解中的阅读C篇、快速阅读等篇目字数较多,需要学生沉住气,淡定面对。
而就(表三)来说,语篇理解的出题方式近两年基本保持稳定。很明显,细节题占了绝大多数的分值(12~14分),紧随其后的是推理题,同学们对于这两类题应该比较了解。很多同学看到归纳主旨题(包括选定语篇篇名)比较头痛,幸好的是,这个题型在每年的试卷中出现的频率不高。
下面我主要想谈谈今年的完型填空和语篇简答题。
今年的完型填空是一篇商业范畴的文章,讲的是留住老客户的重要性。文章共15小题,其中13个小题(除54题和60题以外,因为这两题基于词组搭配,即in constantly changing markets和customer loyalty,其他搭配非常罕见)都需要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才能选出正确答案,2010年的考题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就很好地体现出“立足语篇”的命题宗旨,要求考生对语篇整体把握,减少了蒙对的可能性。很多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都可以和文中临近的词搭配,如59题,可以说huge profits, potential profits, extra profits, reasonable profits。显而易见,考察的并不是搭配,而是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因为本题说到客人首次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经历不愉快,造成了商家损失了之后很多潜在(未得到的)的利益。第62题是一道比较难的题目,established customers可以解释为“已建立的客户源”。考生如果对商业非常陌生,很难把这层意思和老顾客联系起来。第63题也是一道难题,这个格子前后并没有明显的呼应内容。不过,根据上下文判断,应当填一个贬义词,因为前面有一个less。使用排除法后,只有price sensitive是商家眼中的坏事情,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这就意味着商家很难涨价。
很多同学反映今年的语篇简答题比较难。从题目类型来看,绝大多数考察的是捕捉细节的能力。只有第82题,对考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要求比较高,考生要在规定字数内答对题是需要好好动动脑筋的。就第83题而言,考生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答案不完整上,只说到its operation seemed more difficult,但可能遗漏and less satisfying,造成扣分。
总而言之,今年的高考有选材广泛、词汇要求高、能力要求高等特点。给后来者的启示是:大量广泛的阅读,不要拘泥于某一个题材;做好生词的记录,并温故知新;做一定量的习题(特别是真题),磨练阅读和解题技巧,如:skimming and scanning, guessing from the contex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