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同样打开中国科幻片大门?为何沈腾,古天乐输给《流浪地球》

小郭413 2022-08-01 10:43
本文支持点词翻译 Powered by 沪江小D

科幻片是非常吸引现在的年轻人的,目前国内有三部科幻片都正在热播,《黑门》《独行月球》《明日战记》,其中《独行月球》《明日战记》的热度稍微高点,但是口碑争议很大,到底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独行月球》口碑争议有些大,但是在票房上面还是获得巨大的成功,预计总票房会突破40亿。《明日战记》事先被很多观众看好,现在也有很多网友说就是为了看特效让人爽,但是这个票房表现无疑是失败的。

不管如何,这两部科幻大片都没有像当初《流浪地球》上映的时候,可以说集科幻突破,影视工业,故事剧情等等,反正形成了“文化现象”级别的表现。此时肯定也会有人说《流浪地球》剧情也有很多问题啊,什么科幻设定,演员表演尬的地方有很多。

这就是不了解《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还有中国电影的意义了。

上映4年,仍然是中国科幻片巅峰?《流浪地球》出现有什么意义

很多人都不明白《流浪地球》到底好在哪里,它开创了中国电影太多的第一次。现在的电影首先是工业品,其次是通俗文化商品,最后才是作品。所以,电影的拍摄只是一个制作流程中的一环。

《流浪地球》之前的中国电影,准确地来说是吴京《战狼2》之前的国产电影行业,表面问题是“流量经济”导致的乱象,实际上的问题是演员,导演,特别是不懂电影的金融投资人成了电影核心的位置,其他工种被边缘化。

国产电影被股票化运作,炒高的不仅是成本,还有进入门槛,但其他工种的收入依然没有半点增加。既然导演流量都是明星都是上帝了,那么电影自然依靠的是你们的魅力了。其余工种制作单位自然害怕挡了你们的风头,毕竟收入固定,工作时长却不稳定。

那好电影怎么办呢?在大环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影视工业产业链呗!

《流浪地球》之前有很多国产商业都有过尝试,比如香港导演徐克的《狄仁杰》系列之类的,然后中美合作的《长城》,再到当时唯一值得一提的《寻龙诀》。

直到吴京的《战狼2》出来才算是大大地跨越了一步,但因为吴京在香港电影界混过很久,两部《战狼》包括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直到《长津湖》背后都有香港电影精英参与,只是中国官方部门提供了题材,以及军事武器等保驾护航。

当然两岸三地合作也没有什么不可以,问题是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不是你的。套到这个问题上就是这是香港的影视工业,它养活得更多的是香港电影人,而不是内地电影人,你自己没有在影视工业层面上仍然就会受制于人。

而且内地和港台因为历史环境的原因,两岸三地的电影人的思维认知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文化作品占据顶层的是创意、概念、管理等。中下层工种就是打工的,但是导演,编剧,概念设计等等核心精英没有自己的,别人都未必知道你想要什么效果。

这就好比给网飞版《三体》不管特效多好,它一定不是中国人想要的《三体》。

《流浪地球》的出现带来的意义有两点,一是它出现了大批制片、导演、编剧、科幻概念设计、科幻美学设计等等科幻片核心本土文化精英;二来它培养了宣传过6000人左右的本土影视工业团队。

这两点的后面才是对于中国科幻题材的首度突破,成为中国科幻在电影市场崛起的起点。

因为《流浪地球》培养的本土精英和背后的影视工业人员,所以它才能催生《独行月球》在(两部电影是一家特效公司)。同时郭帆自己的《流浪地球2》定档2023年春节档,监制的文艺科幻片《宇宙探索编辑部》等待上映等等。

看看,这就是在影视工业产业链突破所带来的影响。当然,《明日战记》有些不一样,因为这是香港电影人对于科幻题材的首度突破,花的时间,还有遇到的困难比《流浪地球》还更加的困难。

但不管《明日战记》也好,还是《独行月球》也罢。后者票房高点,前者票房差点,但是它们都没有取得《流浪地球》那样的意义

《明日战记》和《独行月球》谁更好?都输给了《流浪地球》

这三部电影都属于硬科幻商业大片,它们的科幻设定和科幻概念就有高低之分,这个基本上就是刘慈欣的创意最好,赵石漫画的创意也不错,直接抄美国科幻片的《明日战记》科幻创意和概念是最差的。

一部电影的组成无非是表达,光影和文本,最后是技术和演员之类的。

这三部电影当中影视工业技术的差距不是特别大,当然《流浪地球》占了开创中国科幻大片的先发效应,它们主要的差距还是科幻创意,再延伸到背后的剧本的问题。大家在讲故事的水平上都不大行,和好莱坞顶级科幻片相比《流浪地球》刚合格,另外两部都没有合格。

这个科幻创意和剧本表达,恰恰是《流浪地球》能够成为“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流浪地球》为何最强?单独从科幻创意来讲它最出挑,因为毕竟有刘慈欣的加持,虽然安装行星发动机推离地球的创意很早之前日本电影《妖星哥斯拉》也想过,但是并没有展开,这种哲学科幻浪漫是刘慈欣擅长的。

但只要看过原著小说的都知道,这电影就用了原著的创意,还有几百字的木星危机,这个剧本主要是导演郭帆和编剧龚格尔的功劳,而他们在剧本表达上增加了“饱和式救援”这种新时代中国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1500年移民”愚公移山等中国文化精神。

这两个表达和原著的设定又紧密贴合在一起,这是《流浪地球》能够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因为新时代给电影贡献票房的中国观众就喜欢这个文化精神,《战狼2》《长津湖》《红海行动》等片子就摆在那里。

那么另外《独行月球》和《明日战记》差在哪里呢?

《独行月球》的创意还是很不错的,因为赵石原著漫画水平就挺高。当然方方面面肯定不如刘慈欣,毕竟韩国没有出过刘慈欣这样的科幻宗师。它主要的问题是剧本上面的割裂,扯到最后无非是想看喜剧的+想看科幻的都没有满足罢了。

《明日战记》的创意和剧本都很差,香港电影人因为历史环境的关系,十分缺乏自己的科幻逻辑,《明日占芒》无非是美国人的外星人入侵之类的,地球人凭借个人英雄主义投机取巧,一番操作干翻外星人,除了将英雄换成香港人与《独立日》有什么区别?

最关键的是这部电影的剧本过于的粗糙,明明你都按照香港警匪大片那样拍了(把美军打外星人换成香港警察打外星人)。结果剧情比寻常的香港警匪片还要简单,这些东西是真的不吸引观众,至少现在这个票房表明了这一点。

4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流浪地球》伟大在哪里

《流浪地球》的出现是破天荒的,因为要科幻必须有超过一般群众的科学素养和对未来可能的科技的预测。这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是极为困难的,他们从学院学习的内容中压根就不包括这一部分。

国内搞电影的绝大部分都不是理工科出身的,他们甚至连当前的科技都不能准确地认识,他们怎么可能去理解未来科幻的前沿呢?因此,他们的电影里面,根本无法展现未来的科技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对未来的愿景。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科幻作品本质上就是拍了一个普通电影,然后把电影里面的一些现代的物品换个皮肤,弄得看起来科幻点,然后就说这是科幻(当然为了避免观众吐槽,他们可能还会把东西的尺寸改大一点来显示这是科幻)。

也就是说,现在主流中国电影人打心里是不认同科幻的,他们只是用看起来像是科幻的皮,来拍擅长的普通电影。这不是他们不愿意拍科幻,而是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认知和能力压根就不支持他们拍科幻。

拍摄科幻需要对电影中展现的每一个超出当代的技术的物品做出明确的定义,小到一个未来的方向盘,再到身上穿的衣服,甚至是汽车的造型和材料都需要明确的科学依据和明晰的发展路径。不能是随便弄一个皮,然后就指着它说“这就是科幻”。这不是科幻,这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那这个科幻就是完全失败的,因为这样观众还不如直接去看一部普通电影,何必非要看科幻呢?

这样我们就能看出《流浪地球》厉害在哪里?在完全没有懂科幻的中国电影人大环境里,郭帆那帮人承接了刘慈欣的科幻思维,并且在荧幕上表现了出来,并且培养了6000人左右的影视工业人才,唯一的差距除了工业代差和剧本。

他们甚至保障了《独行月球》的科幻设定在工业上面落地,毕竟你很难说导演张吃鱼,还有沈腾和马丽懂什么科幻,当然差的同样是剧本。《明日战记》唯一起来的只有工业,但是无论是科幻概念还是剧本都太差了。

同样是打开中国科幻片大门,中国电影还是需要《流浪地球2》

《流浪地球》直到现在都是国产科幻巅峰的原因就是这样,而《独行月球》和《明日战记》都有遗憾,但我个人看来《明日战记》的遗憾更多一些。

毕竟《独行月球》的导演张吃鱼,演员沈腾马丽可以不懂科幻。但是有已经崛起的科幻工业保驾护航,新时代内地终究会出现懂科幻的导演,编剧甚至是演员,毕竟《流浪地球2》就值得。

未来14亿人口当中,在科学、经济、政治、军事、工业崛起的内地有这个环境和基因,只是这种人才还没有爆发而已。

相反香港那边因为历史环境和人口的原因,是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才的。现在《明日战记》票房遭遇严重滑铁卢,如果真的没有资本接手,我毫不怀疑这将是科幻试图突破香港电影格局的一次回光返照。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同样打开中国科幻片大门?为何沈腾,古天乐输给《流浪地球》,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都非常的厉害,大家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

相关热点: 机构英文怎么说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