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

一个独立的女人最需要什么?丨纪念伍尔夫

然少 2019-04-18 10:16
本文支持点词翻译 Powered by 沪江小D

昨天谷歌首页的Google Doodle出现了一位成熟女性的侧脸, 随后国外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与此相关的纪念板,

这位优雅的女士正是英国知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昨天距她出生已有136年。

她是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的代表作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

电影《时时刻刻》就与《达洛维夫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图为妮可基德曼扮演的伍尔夫:

伍尔夫和当时的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的作者),还有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等创作意识流文学作品的作家一起,把意识流文学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他们的出现成为了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The term was coined by William James in 1890 in his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and in 1918 the novelist May Sinclair (1863–1946) first applied the ter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a literary context, when discussing Dorothy Richardson's (1873–1957) novels.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识流?

很多时候意识流难以定义,以至于随处可见,随便乱用。事实上,“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最先创造出来的,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

他认为“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

而意识流文学是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

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展示人物的意识活动来完成小说叙事。

In literary critic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s a narrative mode or method that attempts to depict the multitudinous thoughts and feelings which pass through the mind.

他们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看似没有逻辑,其实是有框架的。

除了意识流,伍尔夫的思想核心还包括女性主义。

她的A Room of One’ Own曾风靡一时。在她看来,独立女性应该有「闲暇时间,有一笔由她自己支配的钱,和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房间」。所以,像伍尔夫说的那样,去挣钱,去旅游,去阅读,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沉湎在书本中或在街头闲荡。

By hook or by crook, I hope that you will possess yourselves of money enough to travel and to idle, to contemplate the future or the past of the world, to dream over books and loiter at street corners and let the line of thought dip deep into the stream. —— A Room of One’s Own

展开剩余